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闽清县人物

刘子崧


[公元1912年-1988年]

刘子崧

(1912~1988)

坂东镇坂中村人。17岁毕业于文泉中学。他学生时代思想进步,在文泉中学时曾倡仪组织闽清全县学生联合会,并被选为主席。日本制造“济南惨案”后,他带领学生开展反日爱国活动。民国17年(1928)在福建学院预科读书时,被选为在榕闽清学生会主席,出版《闽清学会月刊》,撰文抨击当时闽清军政当局的-腐败行为。

民国18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经济系。民国20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参加爱国活动,随北京大学学生到张学良公馆-,要求出兵收复东北失地,随后又同大队学生南下--。次年,参加该校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新兴社会科学研究会活动。

民国22年9月,自费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研究院进修。在日本期间,与留日同学章振乾、傅家麟等人组织《资本论》研究会。民国25年“西安事变”发生,又与在日留学生20多人组成中国革命问题研究会,讨论当时国内革命形势及发展趋向。

民国26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他愤于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毅然回到祖国,先后被聘为广州中山大学法学院经济系副教授、福建学院经济系教授、福建省银行经济研究室研究员等职。回闽任职期间,常与新四军驻闽特派员兼新四军驻闽办事处主任王助等联系,积极进行抗日和革命活动。

民国29年9月,他原应聘去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时中共福建省委留他在闽搞上层联络工作,遂辞去联大之聘。在赴当时省会永安时,途遇南平专署专员黄朴心,经他介绍,认识省政府主席陈仪。陈慕刘就读过中外驰名的北京大学和日本帝国大学,遂委其为福建省政府参议、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省经济建设委员会农业专门委员。在永安工作期间,刘与进步友人组织抗战时期经济研究会,出版《经济评论周刊》并任主编。

民国31年7月,受聘为江苏学院银行系教授,历时半年,因革命工作需要而称病辞职。民国32年3月,到邵武受聘为福建协和大学农业经济系教授。民国34年抗战胜利,协和大学师生掀起反奴化教育风潮,学校当局怀疑刘在幕后策划,因而于次年7月离协大,到福建省立农学院任农业经济系教授。

民国37年至福州解放前夕,他任福建省银行主任秘书兼总务室主任,并受托组织“护行团”,指挥保护金银、外钞、器材、档案等不被国民党转移台湾。受到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和省府主席的赞扬。

新中国建立初,曾任福州市军管会财经部金融处调研组组长、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调研室主任、福建省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调研室副主任、福建学院经济系教授等职。1956年调福建农学院工作,先后任院工会主席,农经系教授、主任,农经研究所所长等职。1957~1966年,曾被选为福州市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1988年被选为三明市政协副主席和福建省第五届政协委员。这段时间担任或兼任过福州大学财经学院教授、福建省农业银行干部学校名誉校长、中国外国农业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省农业经济学会理事长和省农学会、金融学会、翻译工作者协会顾问以及省统计学会福州市分会会长等十几个职务。1987年9月离休,享受厅级待遇。

刘一生在部分时间从事农业经济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经济建设管理人才,曾进授过《政治经济学》、《欧洲经济史》、《农业经济学》、《经济地理》、《日语》等课程,发表过《财经统一之意义与实施》、《日本耕地整理与土地改良》、《法学通论》、《法学与经济论文索引》、《古代社会的经济、文化与法律》、《日本法西斯主义的经济基础》、《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建农垦之经营方式》、《中国土地问题与土地政策》等专著和文章。1978年参加全国高等农林院校日语统编教材《基础日语》的编写、修订和定稿工作。古稀之年仍孜孜不倦地进行《日本农业机械化与农村经济发展》一书的译著,直至生命最后一刻还在惦念该书的出版。

1988年11月有福州病逝,时年76岁。


  相关院校:


  同年(公元191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8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张昌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