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大仁(1910~1981)
熊大仁,江西南昌人。出生于书香之家,民国11年(1922),随家迁居济南。翌年,他考入德国教会办的青岛礼贤中学(今青岛市第九中学)学习。在中学期间,他除了必修德语外,还自学日语,更对多种多样的海洋生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民国20年(1931),考入上海复旦大学理学院生物系。由于他学习勤奋,实验能力较强,为该系主任徐仁极教授所赏识,破例地让他从二年级开始兼任助教。
民国24年(1935)大学毕业,获理学士学位。他自费赴日本留学,经推荐免试进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部动物系为研究生。民国26年7月,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熊大仁义愤填膺,毅然终止学习回国。他回国后,受聘任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讲师。同年10月,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复旦大学迁到四川重庆。熊随校内迁,后晋升为副教授。
民国30年(1941),受聘任广东省立文理学院生物系教授。翌年,发表《浮游生物通论》,由广东文理学院出版。其后4年,任中山大学师范学院博物系教授、系主任。后又回到广东文理学院,任生物系教授、系主任,兼任广东省海事专科学校教授。民国35年,任广州光华医学院教授、教务长、总务长。民国37年,他撰写的《牡蛎养殖法》一文发表。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前夕,光华医学院院长要他随同出走,他断然拒绝。他留在广州,组织学生护校,迎接解放。
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52年,他编写的《寄生虫学》一书出版。1952年,光华医学院因院校调整并入中山医学院,他在中山医学院任生物学教授、教研组主任。当时,为了支援抗美援朝,他主动要求把二级教授的工资待遇降为三级。1955年,被选为中国动物学会广东省分会理事长。1956年,主编的《普通生物学》出版。1958年,暨南大学在广州建校,被委任为该校水产系主任。在这期间,他先后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广州市人大代表,第一、二届广东省政协委员。
1958年,广东省湛江地区党政领导倡议,在著名的合浦珍珠产地——北海(当时属湛江地区)成立珍珠养殖场,商请熊大仁指导。他欣然受命,带领水产系学生,到北海珍珠养殖场开门办学。熊大仁参考日本的有关资料,编写成《珍珠的养殖》一书出版。该书从珍珠贝的生态、珍珠的成因、到珍珠养殖作业各个工序的操作技术要求,都作了系统而详尽的论述,是国内第一本关于珍珠养殖的专著。而人工培育珍珠,要先造出珍珠核,再把它插进到珍珠的适当部位上。熊和技术员、工人一起,经过多次反复的试验,突破了技术难关。1960年,在他的悉心指导下,终于在北海珍珠养殖场成功地培育出中国第一批海水人工有核珍珠。由此,熊大仁成为中国现代人工珍珠养殖的创始人之一。
熊大仁(1910~1981)
1960年,暨南大学水产系和广东水产学校合并,成立广东省水产专科学校,熊任该校副校长,前往中山县唐家湾筹建。1961年,当选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广东省分会副理事长。1962年,广东省水产专科学校迁往湛江,改名湛江水产专科学校,熊仍任该校教授、副校长。
自从1960年北海海水人工育珠成功后,熊大仁经常到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珍珠养殖场指导育珠技术,同时,他致力研究淡水人工培育无核珍珠。1962年春,由熊大仁、吴教东、何筱洁等组成河蚌育珠小组,继续进行淡水珍珠养殖的研究。他们采用新的植核技术,在淡水产的背角地齿蚌体内植入珍珠贝的外套膜小片,成功地育出淡水无核珍珠。但初次培植的无核珍珠,质地较劣,色泽暗淡,色彩黄浊,无商品价值。于是,熊大仁根据遗传学的原理,提出“异体移植法”,经过反复试验,终于育出颜色洁白、光泽明亮、符合商品质量要求的淡水无核珍珠。这标志着中国河蚌育珠事业的发展。1963年,熊大仁、吴教东、何筱洁合写的《河蚌无核珍珠形成的研究》一文,在中国水产学会成立大会上宣读,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此后,河蚌无核珍珠养殖技术在江苏、浙江、湖南等省大规模推广,并迅速扩大到18个省、市、自治区,使中国的淡水珍珠养殖业迅猛发展。
熊大仁(1910~1981)
熊大仁在育珠的试验中,发现珍珠的色彩与细胞采取的位置有密切的关系。在外套膜的不同部位采取的细胞小片,植入后可产出桔黄色、红色、金色、棕色、紫色、红褐色等不同色彩的珍珠。根据这一发现,江苏省一个养殖场经过试验,于1966年养殖出了彩色珍珠。
“文革”中,熊大仁遭到破孩,但他没有停下科研和译著工作。1972年,在他的指导下,开展了使用特选溶液处理外套膜小片来缩短育珠期的试验,获得成功,使育珠期由往常的两年半至3年缩短为1年,而且珍珠层的厚度可达1000多微米,超过出口要求的600微米的标准。这项科研成果很快在广东、广西等省、区普遍推广,大大提高了珍珠产量。为了珍珠产品多样化,他于1975年提出培育艺术珍珠的设想,即把珠核做成不同形象,植入母贝,生产出各种形象的艺术珍珠。这一设想后在江苏的江阴、苏州等地实施,产出五角星、梅花、飞鸟等形状的珍珠。
1975年至1978年,他先后发表《马氏珠母贝的死贝问题及其对策》、《珍珠的质量和影响质量的因素》、《环境条件和马氏贝的活动与管理》、《九种大型珍珠贝的珍珠养殖法》等多篇论文。1978年,上述科研成果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熊大仁当选为中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1979年,湛江水产专科学校升格为湛江水产学院,熊被任命为教授、副院长、院长。期间,他还兼任国家科委水产组成员、中国科技协会委员,省第三、四届人大代表,湛江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顾问组成员、湛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其后,熊主攻缩短贝苗养成贝母周期的难题,创造了“早春育苗法”,成功地缩短了贝母养成期1年以上。这项试验成功降低了生产成本,对发展珍珠生产、提高产量起到重大的作用。湛江水产学院成立后,他在院内建立了全国高校中第一个珍珠研究室。他在1979年提出的“工厂化育珠”的设想,即在室内进行从培育亲贝到产出珍珠的全过程人工大规模养殖,并在研究室里开展试验,到得了初步成功。熊大仁还为发展祖国的珍珠养殖事业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他曾多次举办珍珠养殖培训班,无偿地为各地珍珠养殖场培训技术人员。他经常深入到各地珍珠养殖场,传授新技术,以提高各场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使中国的珍珠产量和出口量不断增长。1980年,中国珍珠的产量和出口量超过了日本,跃居世界第一位。熊大仁把中国建成“珍珠王国”的理想变成了现实。1981年9月9日因心肌梗塞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