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福建省历史人物介绍15

福建省历史人物介绍15

  叶锡侯(1885—1962年),岩溪镇珪后村人。清光绪年间,科举举人。考前按例进行“温卷”,他选出力作八股文一二篇,到主考官官邸让主考官评点,并送上谏贴,拜主考官为恩师。发现主考官说话全是长泰方言读音,典型的“乌(au)”韵音特别清晰。叶锡侯问恩师是否长泰人,恩师答:“非也。乌(eu)、含(ham)、哲(diat)这等语音乃传统正音。”自此,长泰文教界方知古代传统正音流传于长泰这闭塞山区。逐渐有人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奥秘,即长泰方言保存上……[详细]
  梁文星(1889—1971年),长泰县尚吉村人。梁文星少时家贫,给人当佣人,礼拜日常随母到枋洋圩礼拜堂做礼拜,习诵《圣经》、《圣诗》。年长,枋洋教会供给文星就读于教会小学。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时英国伦敦公会驻漳教务代表施耐劳牧师巡视枋洋教会,梁文星向他表示献身于宗教事业之心愿,由时伦敦公会决定出资培养文星就读宗教学校。民国7年(1918年),他考取专为培养传教人员而创办的泉州福音学校。毕业后,受聘为同安县灌口礼拜堂传道,尔后调任龙溪县……[详细]
  杨玉昆(1892—1966年),出生在台湾省高雄市冈山村湖内乡顶茄碇村渔家。少年师承当地养生医院名医,通晓内科专业,对儿科的研究造诣尤深。青年时代受台湾新文化运动启蒙,决心从医报国,毅然只身来到厦门。1927年扎根长泰行医,1931年在县城下米市开办养生医院,悬壶济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被群众誉为当时长泰四大名医(杨玉昆、张祖黄、黄宗德、黄谷怡)之一。抗战时期,西药紧缺,药价昂贵,杨玉昆自采、自制各种丹、膏、散、药水为百姓治病,减轻群众……[详细]
  黄再兴(1896—1976年),字英麟,枋洋赤岭村人。五四运动时期中学毕业,与长泰县岩溪甘棠社人陈德恩于民国8年(1919年)9月同轮赴法留学,在巴黎电机专科学习。民国12年毕业归国,应邀到广州黄埔军校任技术教官,与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共事。1925年随国民革命军北伐,黄再兴调东路军总指挥部(总指挥何应钦)任少将交通处长。后转到武汉国民政府负责无线电通讯工作。1945年,黄离职闲居厦门鼓浪屿内厝澳家中。1949年厦门解放前夕,黄出走香港……[详细]
  连英豪(1901—1956年),又名光沛,长泰县枋洋江都人。家庭富裕,国民党少将军衔。民国14年(1925年),他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步兵科,北伐途中,任第四军所部排长,作战骁勇,在攻克武昌战役中胸部受伤,颇得上峰器重,遂升连长,不久又升营长、团长。民国21年11月,李济深、蒋光鼐、蔡廷锴在福建宣布反蒋抗日,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蒋介石调蒋鼎文统率大军入闽镇压并任驻闽绥靖公署主任,连英豪任特务第三团团长兼漳州城防司令。抗战时期,……[详细]
  陈林荣(1902—1975年),字蔚章,祖籍岩溪霞美村。家贫,自幼由甘寨村陈氏抚养,曾被授国民党中将军衔。陈林荣少年时就读于福州陆军小学,民国8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与顾祝同等为同窗好友,时值北洋军割据,社会动荡,一时不易谋得军职,被其族叔陈启基(省立第八中学校长)聘为八中教员,民国12年,广州革命军政府大元帅孙中山部署北伐,命国民党人张贞回闽南收编各地民军以为粤援。同安县民军首领叶定国部授编为福建自卫军第三旅,辖两团,胞弟叶定胜任……[详细]
  黄文蔚(1903—1986年),福建永定人。师承名师,精研《黄帝内经》、《伤寒论》、《傅青主女科》等经典医著,擅长中医内科、幼儿科、妇科。以80岁高龄仍坚持在陈巷卫生院坐诊治病,社会名望高,颇受群众信赖与赞誉。尊称“大個仙”。1986年逝世,享年83岁。……[详细]
  汤登育(1904—1998年),出生于长泰县坂里乡新春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1917年,14岁的汤登育就远渡重洋赴印尼望加锡谋生,先在成顺公司打杂工,后任公司主管。1936年,汤登育开始独立经商,创办集源公司。1965年,汤登育把业务扩展到香港,并创办香港南源行土产公司,从此和祖国大陆建立密切的贸易关系。汤登育在经营中一直忙碌到九十多岁,使集源公司和南源行土产有限公司生意不断壮大。汤登育虽然身居海外,但他心系故里……[详细]
  • 陈松生
  陈松生(1909-1939),又名陈松茂,笔名推之,福建省南安县金淘乡人,缅甸归侨。肄业于上海震旦大学,1935年进厦门大学数理化阅览室任管理员。1937年“七七”事变后发起组织“鼓浪屿青年抗敌服务团”。193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随厦门大学内迁长汀,任中共汀城区支部组织委员。参加革命后,在厦门大学校内外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广泛联系学生和职工,组织“读书会”,传阅革命书刊,被称为“图书馆”。期间参与创办“草原社”,在《中南日报》开辟副刊……[详细]
陈盛 革命烈士 (19261947)
  陈盛,化名陈福元,祖籍福建闽侯县,1926年8月出生。其父陈寿丹是一位爱国进步人士,父亲的爱国思想对陈盛有着直接的影响。1931年,陈盛就读于天津市私立树德小学。1934年夏,他从上海私立圣约翰大学附属高中部毕业,随后进入圣约翰大学化学系读书。抗日战争爆发后,广大民众的抗日救亡热潮,在陈盛的心中掀起了层层波澜,他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抗日救亡活动,并经常与一些进步同学一起谈论国家大事,抨击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的政策。1943年下半年,他参加……[详细]
黄中庸 []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10301110)
  • 黄中庸
  黄中庸(1030-1110),字长行,号军城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北宋景祐甲戌进士大理寺评事黄宠之子。黄中庸从小受到其父黄宠的熏陶,学习刻苦,勤奋上进,皇祐三年郡试贡元,皇祐四年(1052)举福建乡试第一名即解元,次年,赴京会试第一名,即会元;经殿试中进士二甲第一名,即传胪。历官江西安福知县、县令,治平二年(1065)协助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北宋治平四年(1067)后,司马光温国公荐其才任太常博士擢广西北海通判,旋任邵武知府,后……[详细]
  林建章,1874年出生,福建省闽县(今福建长乐县泮野村)人。字增荣。民国海军将领。一生严于律己,不谋私利。反对直系军阀,未收皖系一分贿款。在任职期间,从未利用职务之便私自安排子女。1890年,林建章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第一期习驾驶。毕业后在舰队当练习生,后升任大副。1898年,林建章任“列”字鱼雷艇管带、“南琛”练习舰帮带。1899年,林建章任“张”字鱼雷艇管带。1903年,林建章任“宿”字鱼雷艇管带。1907年,林建章任“飞鹰”驱逐舰……[详细]
陈训冰 陈训冰 (18861944)
  陈训冰,1886年出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人。字道培。早年进入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学驾驶1904年冬毕业后,陈训冰先后任军舰二副、大副、“普安”运输舰舰长。1913年1月,陈训冰任“楚同”舰舰长,并授海军少校军衔。后任“海筹”舰舰长。1927年3月,陈训冰加入国民革命军,任海军练习舰队司令。1927年8月,陈训冰参加南京龙潭战役。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委员。1928年8月6日,陈训冰特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931年,陈训冰任马尾要塞……[详细]
杨初振 开国大校 (19122010)
  杨初振,1912年10月13日出生,福建省上杭县溪口乡石铭村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8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1929年春,杨初振参加革命,随后参加了石铭农民暴-动,同年加入少先队、共青团。1930年,杨初振任少先队分队长、共青团支部书记。1931年春,杨初振任东二区少先队区队部主任;同年秋,任区苏维埃政府秘书。1932年春,杨初振任东二区少共区委书记;同年秋,任少共上杭县委组织……[详细]
杨锡光 开国大校 (19092000)
  杨锡光,1909年11月出生,福建省将乐县光明乡山头村人。曾用名杨芬奋。1934年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1927年后,杨锡光到南平西贝利医院和博爱医院学医、学日语。1929年,杨锡光在将乐县古镛镇创办三华医院。1933年,红军第二次攻占将乐,杨锡光带领三华医院职工收治许多红军伤病员。随即参加红军,在红5军团任医生。后转至瑞金、宁都等医院工作,任科长。随中央红军参加了长征。1935年1月起,杨锡光任红5……[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濡﹢鏌i悢绋款棆缁绢厸鍋� 闂備胶枪缁绘劗绮旈悜鑺ュ剹婵°倓鑳堕悵鍫曟煟濡も偓閻楀﹪锝為敓锟� 缂傚倸鍊搁崯顖炲垂瑜版帗鍋熸い鏍仜鐟欙箓鏌涢锝囩煂缂佸鎷�

缂傚倷绶¢崳顔嘉涚粙顢跺┑鐘灱椤旀劙骞忛敓锟�13001937闂備礁鎲¢悷閬嶅箯閿燂拷 闂備浇澹堟ご绋款潖婵犳碍鐒鹃柟缁㈠枛缁狅綁鏌熺€涙ḿ鐭嬬紒顕嗙畵閺屻劌鈽夐搹顐㈩伓 QQ闂備焦瀵ч崘濠氬箯閿燂拷10748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