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景县人物

北齐神武帝高欢


[南北朝][公元496年-547年,北朝东魏权臣]

北齐神武帝高欢

北齐神武帝高欢(496年-547年),鲜卑名贺六浑,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景县南)。北朝东魏权臣。因祖犯法,遂移居怀朔镇(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北,一说内蒙古固阳),成为鲜卑化汉人。他曾参加杜洛周起义军,继归葛荣,为亲信都督。后判降尔朱荣,并收编六镇余部,镇压青州流民起义,任第三镇酋长、晋州刺史。他竭力调和汉胡关系,依靠鲜卑族和汉族高门,扩充政治实力。普泰二年(532),一举消灭尔朱氏残余势力,以大丞相控制北魏朝政,永熙三年(534)逼走北魏孝武帝,另立孝静帝并挟其迁都邺城。高欢专擅东魏朝政16年。其子高洋取代建立北齐,追高欢为献武皇帝。

人物生平

破落子弟

高欢祖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东)人,世居北边,生活习俗鲜卑化。高欢的六世祖高隐曾为晋朝的太守,其五世祖高庆、高祖高泰、曾祖父高湖又仕慕容氏燕国,曾祖父高湖在慕容宝-时降附北魏。他祖父高谧,官至北魏待御史,因犯法被流放到怀朔镇。到他父亲高树时早已家世沦落,高树又是个不事生产、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弟。高欢的少年时代确实是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成长。由于自小生长于边镇,周围都是鲜卑军人,高欢成了个完全鲜卑化的汉人。当时这样的破落户子弟,遑论什么前途,单就生活而言,各方面都是不太如意的。直到鲜卑富家女娄昭君委身下嫁,才得到改善。高欢这才从女方的嫁妆中得到匹马,有马才有在边镇队伍中当队主(下属100人左右)的资格。当了队主,也才有机会结交各式人物,除了一大帮子平时飞鹰走狗的同僚(司马子如、孙腾等),还有南来北往的生意人(譬如刘贵)。另外镇将段长也觉得高欢相貌不凡,资质卓异,对他说:“你有康济时世的才能,这辈子不会白活!我这岁数见不到你发达了,希望你日后能照顾我的儿孙。”当时这几句小小的鼓励,高欢一生不忘。等他掌握北魏国柄后,追赠段长为司空,并提拔段长的儿子段宁为官。

叛讨葛荣

北魏末年,爆发了河北人民起义。孝昌四年(528年)七月,葛荣亲率号称百万的主力部队,包围重镇邺城。尔朱荣亲率七千配有副马的精锐骑兵自晋阳出击,当时葛荣势力强大,根本不把尔朱荣七千人看在眼中,听说他来了,下令军中诸人各自准备长绳子,待尔朱荣“至则缚取”。尔朱荣把部分兵力藏在山谷中,作为奇兵。尔朱荣战前的准备相当充分,葛荣一方虽然人马众多,但布置太过分散,连葛荣自己也难以掌握。此时的高欢在尔朱荣麾下为将,原来在杜洛周、葛荣手下都呆过,熟人不少,此时趁机于阵前招降了葛荣军中七个王和一万多人的军队。尔朱荣军事政治双管齐下,一方面派高欢展开政治攻势,另一方面他亲自陷阵力战,率骑兵突破穿透葛荣的大阵,又从后返击,葛荣军大败,他本人于阵前被生擒,尔朱荣把他装入囚车送往洛阳处死。此时,上党王元天穆的部队才进抵朝歌以南,勉强算是进入战场,而穆绍、杨椿两军还尚未出发。

当时,尔朱荣威震天下。后来葛荣取代鲜于修礼宇文泰又继续在葛荣帐下效力。邺北之战中,葛荣军大败,年轻的宇文泰走投无路,只好通过老交情贺拔岳投降了尔朱荣。尔朱荣对宇文泰欣赏而又猜忌,将他带回根据地晋阳,后来拔归贺拔岳帐下效命,从此龙飞鹰扬。对于投降的葛荣数十万众,尔朱荣怕立刻加以处置会导致新的变乱,乃诈称众人可以自由组合,愿意去哪里也可自便,于是数十万人一朝作鸟兽散。待这帮降众欢欢喜喜地各自分散,走出百里之外后,尔朱荣密令各地方将其分道押领,随宜安置,于是河北诸州皆被平定。但尔朱荣的处置方式,并不比北魏对当年破六韩拔陵军投降者的处理更为高明。这群胡族叛乱者,被强行迁离熟悉的草原游牧环境,失去了牲畜,又没有原住民汉人耕种的技能,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他们确实无以谋生,所以大大小小的叛乱仍然不断发生着。葛荣失败后,高欢收编葛荣余众,以山东的冀、定、相诸州(今河北及河南北部)为自己的据点。

攻灭尔朱氏

永安三年(530年),孝庄帝杀死尔朱荣,尔朱家族起兵讨伐孝庄帝,孝庄帝战败被杀,尔朱家族立长广王元晔为帝。高欢却没有参与这次行动,他选择保存实力,引二十万余众回河北。尔朱家族残暴不仁,不得人心,高欢遂产生讨伐尔朱家族的想法。六镇造反的降兵大多是鲜卑人,还有不少汉人、匈奴人、高车人、氐族人、羌族人。他们被迁置于河北后,不断受到尔朱氏契胡兵士的凌暴,屡屡造反,大小二-,被杀过半,仍造反不已。刚刚缢死孝庄帝、掌握北北魏政的尔朱兆(尔朱荣侄儿)对此感到头痛,特地向高欢咨询意见。高欢回答:“六镇降兵反叛不休,又不能全部杀掉,大王您应选心腹之人去统领他们。再有反叛,就归罪其将领,不能每次都杀掉大批的兵士。”尔朱兆觉得建议很好,就问谁能去当统领。一席饮酒的贺拨允不知是计,当即在旁建议,让高欢去统领六镇降兵。高欢佯装大怒,起身一拳打得贺拨允满嘴冒血,门牙落地,骂道:“太原王(尔朱荣)活着的时候,说怎么样就怎么样,现在太原王死了,天下事都听大王(指尔朱兆)的,你是什么东西,大王没发话能轮到你说三道四!”尔朱兆很感动,觉得高欢忠心耿耿,就趁酒劲宣布高欢为六镇降兵的统帅。高欢心中大喜过望。一直以来在尔朱氏手下混事,缺的就是自己能直接指挥的军队,天假其便,贺拨允给自己提名,尔朱兆又喝酒过量,发出这么一个命令。恐怕尔朱兆酒醒后后悔,高欢出大营后马上宣令:“我受命统管六镇降兵,都到汾东受我号令。”吩咐完毕,立刻驰奔阳曲川,建立统军大营。六镇降兵一向厌恶尔朱氏和他手下的契胡兵士,极短时间内就奔赴高欢处集合完毕。

不久,高欢-尔朱兆,表说山西霜旱灾多,兵士没有粮食,请求移师山东,解决军粮问题。高欢本意是远离尔朱兆,摆脱他的威胁和控制。尔朱兆长史慕容绍宗见书立即劝说不可。尔朱兆有勇无谋,把慕容绍宗关进牢房,下令高欢移军山东。高欢率军自晋阳出发,中途遇见尔朱荣的妻子带着大车小车的财物从洛阳返山西,又有好马三百匹,就派兵把马匹全都换掉。尔朱兆听婶母回来哭诉后大怒,忙把慕容绍宗放出来问计。尔朱兆自己亲率军队追赶至襄垣。夜间,高欢属下尉景埋伏壮士要杀掉尔朱兆,高欢马上阻止认为不可。转天早晨,尔朱兆归营,又下令让高欢渡水过到他的大营。高欢想过去,被部将孙滕劝止。此时高欢与尔朱氏彻底决裂。

高欢到山东后,严肃军纪,秋毫无犯,每过麦地,自己下马拉住缰绳,受到当地人民拥戴。此时的高欢也还不敢明挑和尔朱氏决裂。为了让属下军人无路可退,和他一道起兵,他派手下人伪造尔朱兆的军令,下令高欢所率六镇降兵全部要回山西,作为契胡军人的部曲去攻打稽胡。高欢假装军命严急,从军中简选万余兵士,马上催促出发。部将孙滕和尉景也假装为士兵请命,宽缓五日。士兵又忧又惧,高欢接着又假意再宽缓五日行期。高欢作为统帅,与这支万余人的先遣军举行告别仪式,怂恿部下起兵反对尔朱氏,并且在信都起兵。为了名正言顺,高欢拥立北魏宗室、渤海太守元朗为帝。北魏中兴二年(532年),高欢初次与尔朱氏交锋,以少胜多,在广阿大败尔朱兆,俘获五千多人。

高欢派封隆之留守邺城,亲自率军屯兵紫陌。其时,高欢战马不满两千,兵不过三万,而尔朱兆有二十万之众。众寡不敌情势之下,高欢用牛驴连系在一起堵塞自家军队的退路,在韩陵一带摆成圆阵,兵无退路,都有必死之心。高欢自领中军前突,大将高敖曹将左军,高欢堂弟高岳率领右军。高欢中军迎战不利,被逼后退,尔朱兆军直扑而来。高岳率五百骑兵突前迎敌兵,高欢另外一个部将斛律敦收拾败退四散的兵士重整旗鼓从尔朱兆后面又扑上去,大将高敖曹自率一千多骑兵横击而入阵中,尔朱兆军大败。尔朱家族四散奔逃。本来就首鼠两端的大都督斛斯椿等人抢先一步回到洛阳,尽杀留守的尔朱氏党羽。又立宗室元修为皇帝,即北孝武帝元修。同年五月,元修鸩杀节闵帝元恭,事后立即迎娶高欢长女为皇后。北魏永熙二年(533年),尔朱兆在秀容兵败,被逼自缢。尔朱兆大将慕容绍宗携尔朱兆妻子及余众归降,高欢以其忠义,待其甚厚。他不仅大仁大义,也深知“各为其主”的道德,并未因从前慕容绍宗向尔朱兆进言要杀自己而记前嫌。

宰制朝廷

原属节闵帝臣下、又奔抢回洛阳杀光尔朱氏党羽的斛斯椿见到高欢势力强大,心中不满,他与南阳王元宝炬,武卫将军元毗和王思政一同劝说孝武帝除掉高欢。斛斯椿重新安排宫内都督人选,增加侍卫人数,选出数百骁勇武士担任孝武帝元修的近卫军。元修又多次以出猎为名,与斛斯椿排兵步阵,互相密谋。又派人与在外拥兵的贺拨岳、贺拔胜兄弟暗中联络,准备内外响应。北魏司空高乾本是高欢的死党,孝武帝元修想收买高乾以为己用,借一次在华林园宴饮的机会忽然要与高乾拜盟结为兄弟。由于事出忽然,高乾来不及多想,表示自己“以身许国,不敢有二心。”而后见到孝武帝增加武卫,又屡屡交结外臣贺拨岳等人,知道事变即将发生,暗中劝高欢准备。高欢把高乾召至并州面议,高乾就劝高欢自立为帝。高欢当时觉得时机还不成熟,装出非常害怕的样子拒绝了高乾的提议。高乾进退两难,猜不透高欢心思,在都城朝廷里夹在两派之间很难受,于是密启高欢要求外派,被任命为徐州刺史。孝武帝元修获悉高乾要外任为官,害怕他泄漏自己密图高欢的事,就先发制人,诏告高欢说高乾与自己立过盟誓,反复两端。高欢得知高乾与孝武帝盟约一事也很生气,为了试探就把高乾劝自己称帝的事通知给元修,元修把高乾召至殿上质问。事已至此,高乾也无计可施,于是赐死。孝武帝元修又派人诛杀高乾之弟高敖曹。高敖曹劫夺诛杀自己的敕令,带领十几个人奔晋阳投奔高欢。高欢与他抱头痛哭,高乾另一个弟弟高慎(排行第二)也投奔高欢。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元修准备率军攻伐驻扎在晋阳的高欢,下诏-,声称要讨伐南朝梁。又和斛斯椿征发河南诸州兵马,在洛阳近郊进行阅兵。为了麻痹高欢,他密诏给高欢说要带兵攻打关西的宇文泰和贺拔胜。高欢马上回复,说自己属下五路兵马共二十二万已出发,助援皇帝征讨,并清除朝中奸佞。孝武帝元修此时不得不和高欢摊牌,他令中书舍人温子升以自己名义给高欢写了一封书信。把皇帝一番忧惧无奈、不甘示弱、晓以大义、表面贬损自己实际威胁对方的心迹披露无疑。高欢丝毫不为所动,只是上表极言斛斯椿等人的罪恶,兵进不止。孝武帝亲信中军将军王思政劝皇帝避高欢兵锋,前往关中依附宇文泰。于是孝武帝元修以宇文泰为关西大行台、尚书左仆射,赐以公主为妻。又下诏宣示高欢的罪恶。高欢以高敖曹为先锋,攻打宇文泰。宇文泰也发檄各地声言高欢罪恶,从高平出发到弘农屯军。贺拔胜屯军汝水,两人都观望待变。同年七月,孝武帝元修亲率十万军队屯于河桥,以斛斯椿为前驱列阵于邙山之北。在关中附近的宇文泰听到风声,对左右讲:“高欢数日内急行军八、九百里,疲军迎敌,是兵家大忌,正好乘其疲惫奇袭。当今皇上以万乘之尊御驾亲征,不主动出击渡河决战,反而沿河据守,很是失策。而且长河万里,只要一个地方被突破,必败无疑。”

两军未交锋,孝武帝元修一方已有贾智、田怙等人暗中约降,高欢很快就率军渡河。孝武帝元修慌忙召集众臣商议对策,众口纷纷,不能定夺。朝臣元斌之与斛斯椿争权,从军中跑至孝武帝元修处,欺骗元修说高欢军队已经逼近。孝武帝元修又惊又急,一面派人召斛斯椿还军,一面带着几个宗王率五千兵马准备出逃。高敖曹为兄高乾报仇心切,率劲骑追孝武帝元修一直到关中。孝武帝元修一路饥渴困顿,缺粮少食,最后在长安东阳驿遇见帅兵迎驾的宇文泰。高欢自晋阳发兵以来,给元修上了四十多封奏表,都没有答复。他还亲自率兵追赶孝武帝元修,可惜最终没有实现此愿。最后高欢回洛阳后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时年十一。当时清河王元檀自己已经准备好当皇帝,高欢怕他日后不好控制,就选择了这么个少年推上帝位,以免重蹈覆辙。从此,北魏0为东魏和西魏。

高欢换掉皇帝后,又觉洛阳西近西魏,南近梁国,就决定迁都邺城。命令下达后,三日即行,四十万户民众狼狈就道。又任命司马子如为尚书左仆射,高隆之为右仆射,高岳为侍中,孙腾留守邺城,共执朝政。

征战关西

东魏天平三年(536年),高欢率大军造三座浮桥,在蒲坂准备抢渡黄河。第一次东西魏小关之战拉开序幕。宇文泰对诸将说:“高欢三面围住我军,搭建浮桥表示他要过河进击,实际上是想吸引我军注意力,使窦泰从西进军两面夹攻我们。窦泰是高欢一员骁将,屡战屡胜,将士必起骄心,我们发奇兵先击窦泰,高欢则不胜而胜。”诸位将领都不以为然,认为高欢近在眼前,不战不防反而掉头击窦泰,万一出了差错会全军覆没。宇文泰的族侄宇文深与他意见相同,认为如果在蒲坂迎击高欢军,窦泰肯定乘机从反面扑来,双方夹击下一定会失败。他建议选精锐兵骑直出小关(潼关之左),窦泰性急必来赴战,而高欢行事谨慎,肯定观望,战胜窦泰后再回击高欢,敌军可破。果然,西魏军突至小关,窦泰猝不及防,引兵赴阵,宇文泰将其诱至牧泽中杀出,大破窦泰,东魏兵死伤殆尽,窦泰 。当时由于黄河冰薄,东魏人马辎重无法过去,只能撤毁浮桥回军。西魏军从后追击,高欢殿后的大将薛孤延一战之中砍坏十五把钢刀,战事异常惨烈,最终才保得高欢一行人逃脱。双方第一次交手,以高欢间接失败告终。

高欢另一路人马高敖曹进军顺利,从商山出发所向无前,在他率兵猛功上洛时,被流矢射中,遍体鳞伤,其中三处是贯穿伤,死而复苏,马上跳起来骑马免胄巡城,大大鼓舞了士气,攻陷上洛城。城克之后,他躺在帐篷中疗伤,感觉自己要死掉,叹息道:“遗憾的是不见弟弟高季式当刺史。”高欢闻言,马上任命高季式为并州刺史。高敖曹是高乾三弟,名昂,以其字敖曹知名于当世。小关之战后,高敖曹全军而还,被授为军司大都督,统七十六都督。当时高欢属下以鲜卑将领为主,都轻蔑汉人,惟独惧怕高敖曹。高欢在号令大将时,常常用鲜卑语发号施令,但只要有高敖曹在侧,他一定改用华语讲话。

沙苑鏖战

东魏天平四年(537年),高欢自己带兵二十万自壶口出发赶往蒲津。沙苑之战开始。宇文泰由于关中旱灾大饥,带着不到一万的军马在恒农谷仓休整了五十多天,好容易才让饿得几乎皮包骨的军士歇缓过来。听说高欢渡河来战,赶忙入关备战。高敖曹带三万兵马就把弘农团团围住。高欢的参谋劝说道:“西魏贼兵连年饥荒,所以冒险到陕州来抢仓粟粮食,现在高敖曹已经围住恒农粮仓,粮食运不出去。我们最好分兵诸道,不与敌兵接战,等到麦秋时分,敌方军民饿死大半,宇文泰不死也得投降。所以我们最好别渡黄河。”大将侯景也劝告:“我军几十万士兵一举前来,万一不胜,一时难以集结兵马。不如把大军一分为二,相继而进。前军若胜,后军全力攻上;前军若败,后军可以接应,到时作为后备队出击迎敌。”高欢因报仇心切,加之轻敌,对这两条意见都没有听进去,自蒲津渡过黄河前进。

宇文泰到了渭水南岸,征召的诸州兵马都没有到位。他手下诸将以为众寡悬殊,建议待高欢军队再往西行后才出兵相会。宇文泰坚持不可:“高欢如果到了长安,肯定人情民心全都会降服于他。现在趁他远来新到,正好一举可以击破。”于是造浮桥渡渭河,令军士只装带三天粮食,距高欢军六十里屯军。又派手下将领达奚武带三个骑兵化装成东魏军士,傍晚混入高欢营内侦知军中口令,昂首扬鞭,假装成督察官,各个军营都转了一圈,看见有衣冠不整或不遵法纪的高欢兵士,还上前举鞭乱打一顿,转了个通宵,查明高欢军中一切部署后才返回营中复命。高欢得知宇文泰兵到,引兵会敌。宇文泰手下李弼认为敌众我寡,不能平地置阵,可在十里以外渭曲长满芦苇的沼泽地埋伏。宇文泰觉得此计可行,命令军士都偃旗息鼓,埋伏在芦苇丛中,听见鼓声就一齐冲出。高欢部下都督斛律羌举劝说:“宇文泰只想决一死战,豁上命也要咬人。渭曲芦苇茂密,泥泞不堪,士兵交战用不上全力,不如与其相持,再暗中派精兵掩袭长安,端掉敌军的老窝,如此则宇文泰必可生擒。”高欢听说渭曲芦苇丛生,灵机一动说道:“放把大火把敌军烧死,怎么样?”可侯景这时却认为应该生擒宇文泰宣示百姓,如果他被烧成焦炭,谁会相信高欢真的大胜呢。踌躇之间,大将彭乐又盛气请战,大声嚷嚷道:“我们人多势众,百人擒一,还怕不打胜仗吗?”

高欢下令进击。东魏兵望见西魏兵寥寥无几,个个贪功冒进,应有的战阵散不成形。西军相交之际,宇文泰亲自擂响鼓号,埋伏于芦苇丛中的兵士奋勇而起,李弼一支铁甲骑兵又从侧面突出横击,东魏军队被截成两段,军卒大恐。看见军伍散乱,高欢想先收兵集结后再出击。点名官过了一会回来,禀告说:“众营皆空,兵士死散,没人应答。”高欢不甘心,还在犹豫。大将斛律金劝说:“众心离散,不可复用,我们应该立即奔往黄河以东。”高欢据鞍叹息不动,斛律金以鞭击打战马,一行人逃走,到了河边差点没找到船,狼狈渡河。此战下来,高欢丧甲士八万人,丢弃铠仗十八万。高敖曹闻听败报,也从恒农撤围,退保洛阳。但是西魏宇文泰经此一胜,兵精粮足,成为高欢的心腹大患。

河桥之战

东魏元象元年(538年),高欢大将侯景从宇文泰手中重新夺回洛阳金墉城,烧毁洛阳大量民居官寺。宇文泰已带着西魏文帝元宝炬回洛阳祭扫北魏先帝陵庙,闻讯后率军驰援,临阵斩杀高欢大将莫多娄贷文。侯景连夜突围,宇文泰追击。侯景摆大阵,北据河桥,南依邙山,与宇文泰大军交战。混战之中,宇文泰战马中流矢惊逸,把宇文泰甩在地上,最后被李穆救出。由于此时西魏后军大至,侯景军大败。高敖曹心气高傲,跨马临阵,西魏军则调动最精锐的军队围攻高敖曹,致使其全军尽没,跑往河阳南城。恰巧守将是高欢的一个堂侄高永乐,素与高敖曹有过结,便关闭城门不让高敖曹进城。这时西魏大队追兵赶到,看到桥下有金带飘出,立时万箭齐发,高敖曹身上中箭无数,斩去高敖曹头颅的兵士回到西魏后,获赏绢万段。

高欢闻听高敖曹死讯,如丧肝胆,把高永乐打了二百军棍,追赠高敖曹为太师、大司马、太尉,都督五州军事。此次河桥大战,两魏军阵极大,首尾悬远,从早到晚,交战数十合,气雾四塞,形势万变,团团相杀,谁也不知道谁胜谁负。西魏独孤信赵贵等人交战不利,混乱中又不知宇文泰和元宝炬消息,都弃军先归。其他将领见状,也都和他们一起逃走,知此情形,宇文泰也烧营遁走。文人出身的王思政下马,手持长予左刺右刺,一刺就击倒数人。由于陷阵太深,从者皆死,他自己也因重创昏绝,由于天黑敌军收兵,才未被砍头。王思政每次打仗时都穿破衣烂甲,敌军不知他的将帅身份,所以首级未被割去。不久,他的下属在尸体堆中找到他,扶他上马回营。平东将军蔡佑下马步战,左右劝他乘马以便逃跑,他大怒道:“宇文行台爱我如子,今天怎么能怕死呢!”带领十几个士兵齐声大呼,进击东魏兵,杀伤甚众。东魏兵把他团团包围十余重,蔡佑弯弓持满,四面转指箭锋。东魏兵找出一个身着厚甲手拿长刀的兵士直冲蔡佑,距三十步之远,左右劝蔡佑发箭。蔡佑说:“我们的性命,全都在此一箭,岂能虚发!”敌兵冲到十步远的距离,蔡佑一箭把来人射杀。包围他们的东魏兵这才散开。河桥一战,西魏战败,但是高欢痛失大将高敖曹。

邙山取胜

东魏武定元年(543年),东西魏邙山大战揭开序幕。由于高敖曹的哥哥高慎以北豫州投降西魏引起。东魏的战略要地虎牢关落入西魏之手。宇文泰亲率诸军接应高慎,军至洛阳,包围河桥南城。高欢也亲自将兵十万,自黄河北岸渡河,据邙山为阵,数日不战。宇文泰尽留辎重,趁夜登邙山想突袭高欢。侦察骑兵火速通知高欢,说西魏军只携兵械士粮而来,已距高欢四十里。殊不知此招正中高欢下怀,遂下令分兵摆阵待敌。黎明时分,两军相交,高欢大将彭乐以数千骑兵直冲入西魏北军,所向皆溃,一直深入西魏营内。有人奔告高欢说彭乐临阵叛逃,高欢大怒。不久,西北方向尘土飞扬,彭乐遣使告捷,俘获西魏临洮王元柬等五个宗王及督将参谋等总共四十八人。高欢勒令鸣鼓进击,斩首三万余级。同时传令彭乐加紧追击宇文泰。当时宇文泰狼狈不堪,边跑边在马上向彭乐苦苦哀求。彭乐粗人,受到宇文泰蛊惑,便舍掉宇文泰,回至宇文泰丢弃的营中把一大袋金宝放在马上奔回向高欢复命。彭乐见高欢便报告:“宇文泰侥幸逃跑,已经吓得破胆。”高欢既高兴彭乐先锋之功又极怒他放走宇文泰,命彭乐趴在地上,亲自上前抓住老爷们的大脑袋猛往地面撞,咬牙切齿良久,手中刀举了几次要当场砍下彭乐脑袋,权衡再三,未忍下手。鼓乐满脸是血,扬头乞求高欢再给他五千人马,回阵复追宇文泰。高欢骂道:“你把人都放跑了,还说什么回阵复追。”派人取来三千匹绢压堆在彭乐背上,因以赏其战胜之功。这等谋略气度,也大大显示了高欢与众不同之处。

转天,东西魏两军重整旗鼓复战。因中军一兵士私 驴,受到执法官杖责竟然愤而泄密,宇文泰遂得知高欢本人所在位置,三军绕过东魏主力,合击中军帐,高欢仓促之间不及应敌,营外步兵几乎全被俘虏。高欢本人一时间连坐骑也被射死,手下赫连阳顺自己下马把马让给高欢,连同七个人随后保护。追兵聚至,高欢的亲信都督尉兴庆说:“大王您赶快离开,我腰中有百箭,足以射杀百人,保护您撤走。”高欢感动说:“如果我们都能生还,以你为怀州刺史。如果你战死,让你儿子做刺史。”尉兴庆说:“我儿子太小,希望用我哥哥做刺史。”高欢允诺。尉兴庆一人殿后拒战,矢尽,被西魏兵乱刀砍杀。东魏有投降的兵士为了请功,把高欢逃跑的方向向西魏报告,宇文泰为了报前日之仇,立即招集三千敢死队,都执短兵,以大都督贺拔胜为首带军急追。乱阵之中,贺拔胜发现正在策马飞奔的高欢,便执槊与十三骑追赶上来,追了数里,好几次槊尖都几乎刺及高欢,幸而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段韶拍马赶到,从旁拈弓搭箭,一箭射翻贺拨胜座骑,将其摔下马来,接着又射翻西魏两骑。等到副马赶到,高欢等人已经跑得没影。

由于高欢退回之后立即率领主力卷土重来,战场形势又发生变化。东魏兵大肆-,冲杀过来。宇文泰的阵势被冲散,难以招架,大败而逃,东魏军队则乘胜大举追击。但其余将领皆无斗志,志气衰竭,不敢再战。其时宇文泰几乎全军覆没,已成强 之末,只要高欢军至,必死无疑。只可惜高欢见众将大多数志沮,便下令还军,失去绝佳混一东西、进而一统天下的机会。

玉壁之战

东魏武定四年(546年)十月,年过五旬的高欢又率大军十万围攻西魏位于汾河下游的重要据点玉壁(今山西稷县)。此战,西魏名将韦孝宽守城。玉壁之城中,兵士不过数千。高欢十万大军,昼夜攻城,一刻不停。韦孝宽目不交睫,指挥拒战。西魏守军从汾河汲水供城内人马饮用,高欢派人改掘河道,一夕而成。他又在城南堆起土山,想凭高冲下入城。韦孝宽在原先城楼上的两个高亭之间绑缚木柱,一直使木桥高于土山,投石掷火,使东魏兵不能近城。

高欢军士果然从地下挖掘地道,想从城根上挖穿涌入城中。韦孝宽在城周挖出一条大沟,高欢兵只要从地道尽头跌入长沟,马上派人就地擒杀。他还在长沟内堆满木柴,只要有地道通口暴露,就派人往洞口填塞柴草,放入火把之后,以气排往地道内鼓气,洞中东魏兵顿时烧焦成为烂骨。高欢又用前面安有巨木尖铁的攻车撞城,由于攻车极重极尖,撞上什么马上随声摧垮。韦孝宽缝制无数大布为巨幔,士兵搭吊两端,随攻车方向而转移,由于大幔悬空,攻车以硬碰柔,撞物之前力量已经被消解一空。

此计不行,东魏兵又把松薪麻骨绑在长竿上,浸满油烧着,想烧掉大幔同时焚着城门。韦孝宽又作利刃缚在长竿上,砍断对方的长竿。无计可施之下,高欢派人在城四周穿地道二十条,中间施以梁柱,再以猛火燃烧,地道内梁柱崩塌,好多段城墙也随之塌毁。韦孝宽在城崩处又树以大木栅,后面施以尖槊 ,东魏兵还是不能攻入。不久,韦孝宽又派人夺取土山的制高点。高欢派参军祖珽说降韦孝宽:“您孤城据守,四方无救,最终怕坚持不住,早早投降算了。”韦孝宽答道:“我城池严固,兵食有余。攻者自劳,守者常逸。我怕的是你们军队回不去呀。我韦孝宽关西男儿,绝不会作投降将军。”祖珽于是对城中大喊“城中人有能斩韦孝宽的人,拜太尉,封开国公,赏帛万匹。”并向城-赏格(悬赏令)。韦孝宽在赏格背面亲笔书写“能斩高欢者也按此赏。”射还城外。东魏苦攻玉壁五十多天,因瘟疫爆发,无可挽回,战死病死七万多人,高欢则下令都埋在一个大坑内。

忧愤病死

玉壁久攻不下,东魏军又损失惨重,高欢忧愤发病,一病不起。一天夜里有大星坠于营中(古人认为陨石是将星坠落),高欢惊惧,解围而走。归途中,军中讹传韦孝宽大 射杀高丞相,西魏闻知此消息,又派大军四处高喊:“劲 一发,凶身自殒。”为使军心不致摇荡,高欢不顾病重之身,在露天大营召集诸将宴饮,令斛律金唱《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高欢亲自和唱,哀感流泪。

东魏武定五年(547年)正月朔日(即农历正月初一),恰巧日蚀。高欢在垂死之时叹道:“日蚀为了我吗?死亦何恨!”不久薨逝于晋阳家中,时年五十二,葬在义平陵。高欢去世后,长子高澄独担东魏大任,后被膳奴刺杀。次子高洋袭位。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黜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建立齐国,史称北齐。其子高洋称帝后,追尊高欢为太祖献武帝,后被改尊为高祖神武帝。

高欢和宇文泰

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两位类似的英雄,演出了一幕幕震撼的战争活剧,这就是南北朝末期两大军阀高欢(贺六浑)和宇文泰(黑獭)之间的争霸战争,南北朝的战争尤以这两人的较量最为精彩,双方互相攻伐,许多战役堪称经典,当时高欢掌东魏大权(任丞相)控制关东地区(今河北,河南,山西,山东一带),宇文泰掌西魏大权(任丞相)控制关西地区(今陕西,甘肃一带),两人都有一统天下的野望,因此二虎必有一争.让我们一起欣赏吧!

高欢与宇文泰的东、西魏战争自小关之战开始,揭开了序幕。

西魏大统三年(公元537年)正月,东魏高欢西征,占据了汾水入黄河的龙门(今山西河津县),继续沿黄河河套南下,抵达蒲坂(今山西蒲州)。蒲坂是自古以来兵家西进、争夺潼关(今陕西老潼关)的运兵渡口,高欢令前军在黄河上架设浮桥三座,直逼长安。

高欢这次伐宇文泰,兵分三路,除自率中军之外,用先锋窦泰攻占潼关,派大将高敖曹驱兵南下,直取洛州(今陕西商县),然后西进,形成南北夹攻长安之势。

宇文泰当时带兵从广阳南归长安,得到高欢东侵的军事情报,忙召集军中将帅,商量对策。宇文泰分析战情道:“如今高欢分三路互为犄角之势向我们逼来,又大造浮桥,显示出不惜一切从蒲坂渡河的姿态,目的就在于引诱和牵制我军主力与他在黄河两岸相持。而他的先锋窦泰则可以趁我风陵兵力不足的机会,强渡黄河,攻占潼关要塞,将我军控制在关内,围而歼之。 高欢自从起兵以来,总是派窦泰担任先锋,窦泰手下兵精卒锐,屡屡获胜。正因为此,便生骄傲之心,以为无人敢敌。自古道‘骄兵必败’,我这次就要先打窦泰,等窦泰一败,高欢不战自败,何须费力!”众将帅提出质疑:“高欢离我们近,窦泰距我们远,舍近而击远,若有差错,让高欢主力过了黄河,我们悔都来不及了!”宇文泰满有把握地说:“不必担心!我准备用精兵突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掉窦泰,此举万无一失。退一步说,即便高欢真的过了黄河,我军也不过暂退霸上(今陕西临潼)而已,仍可拱卫长安不失。”宇文泰怕众将帅心中不踏实,又说:“高欢这次大军压境,以为我们兵力弱小,只能防守,根本没想到我反要袭击他的精锐前锋,再加上他一时得逞,有轻慢之心,乘此机会攻打,何往而不胜呢?他虽搭造浮桥,那么多军队也不可能一下子全渡过来,至少需要五天时间,这时我早已把窦泰消灭了。”宇文泰这一作战方案,得到了他的从子直事郎中宇文深的全力支持。

宇文泰定下方案,军队也回到长安,然后故意放出风来,谎称“东魏攻伐,军威正旺,一时难以抵挡,不如退守陇右(今甘肃东部)暂避锋芒,再作计较。”还故意做出引军西退的样子,麻痹高欢。第二天,宇文泰拜别文帝元宝炬,率领精兵悄悄折向东方,衔枚疾走,沿渭水直奔潼关左边的禁谷,地名小关。窦泰此时已经占了潼关,闻宇文泰军突至,自恃骁勇,赶忙从风陵渡过黄河前进。宇文泰选择了牧泽这一有利地形,四面埋伏,引诱窦泰进入泽中泥淖地重围。窦泰铁骑不得驰突,西魏军万 齐发,窦泰军死伤大半,窦泰自己身上也中数箭,料知无法脱围,自刎而死。

高欢得到消息,如雷震耳,惊愕不已,大恸,几乎晕倒,只好赶快拆掉浮桥,撤回军队,并急令高敖曹从上洛一线退兵。宇文泰以弱胜强,出奇兵一击定大局,首战告捷,取得了东、西魏交锋的第一次胜利。

小关之战是宇文泰打的最精彩的战役,当时西魏的压力非常大,立足未稳,兵力薄弱,宇文泰的威信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众人都看着他有什么良法,从会议决策时我们看到,众人并不支持他的做法,这时的西魏,确实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稍有不慎则满盘皆输,宇文泰此时显示出了英雄气质,他力排众议,坚持自己的做法,承担了很大的责任。集中使用优势机动部队专攻一路的做法,管它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挫敌锋芒,一战而胜。小关之战堪称古代运动战的典范。

同年,东、西魏又爆发了沙苑之战。这年八月吉日,宇文泰率李弼、独孤信、梁御、赵贵于谨、若干惠、怡峰、刘亮王德侯莫陈崇李远和达奚武等12员战将伐东魏,兵至潼关,宇文泰誓师道:“这次出兵,奉天威,诛-,全靠众位将士,你们要整顿好武器、战马,作好血战的准备,不准贪财轻敌、凶暴逞威,遵守的有赏,违令的杀头!”旋即派于谨为东征先锋,当天就攻 豆(今河南阳平西北),活捉东魏守将高叔礼。第二天,又攻破恒农(今河南三门峡市)城,俘获东魏陕州刺史李徽伯、恒农守将高千及守军8 000多人,一时威震敌胆,周围的宜阳(今河南韩城)、邵郡(今山西古城),望风而靡,纷纷归降。

高欢见来势凶猛,心中大惊,于是调集鲜卑主力10万朝蒲坂进发,另派大将高敖曹率3万人在黄河以南阻截宇文泰,其实,宇文泰东征只是虚晃一枪,他是因为关中粮荒严重,而东魏在恒农城储有大量积粟,这才前去武装“就食”,等高欢兵马赶到,他已住了50多天,满载而归。

高欢吃了亏,气恨交加,干脆挥军从蒲坂津渡过黄河,再过洛水,将10万大军屯扎在许原,要找宇文泰报复。宇文泰由于当时手中只有1万兵马,敌我兵力悬殊,于是向众将问计,部将宇文深说:“高欢在黄河以北甚得众心,他虽乏智谋,而人皆听命,若是安分守土,要打他还很不容易。如今驱兵西征,让鲜卑人相互攻杀,实非众愿,难以齐心。只因窦泰被斩,又失积粟,丢了面子,含愤而来。这是‘忿兵’,一战可擒。”宇文泰深以为然,当即率精锐轻骑从渭水南岸渡到北岸的沙苑(今陕西大荔县南),距高欢大军60里安营。大将李弼又向宇文泰建议:“敌众我寡,不可平地置阵。此处东面10里有渭曲,可据以待敌。”宇文泰觉得有理,将军队推进10里,背水分东、西列阵,李弼指挥西边方阵,赵贵指挥东边方阵,都埋伏在芦苇丛中,以鼓声为令,操戈待敌。十月二日申时,东魏大军兵进渭曲,明知西魏兵少,毫不在意,乱嚷嚷往西边方阵闯去,宇文泰见敌军已至,击鼓催战,于谨率兵迎敌,李弼、赵贵伏兵顿起,李弼的铁骑横击东魏主力,将高欢大军截为两段,不能照应,高欢大将彭乐肠子都被挑了出来,还在力战,结果东魏大败,高欢连夜跨骆驼逃往黄河西岸,抢得船只渡河,其余几乎全军覆没。

沙苑一战,宇文泰虏敌7万,获粮草辎重无数,全胜而归,从俘虏中选留2万人补充军队,其余则全部放回,用以分化高欢。李穆见高欢已吓得魂飞魄散,建议乘胜追击,宇文泰怕高欢反扑,主张“穷寇勿迫”,带兵返回渭南。为纪念这次战役,宇文泰命令士兵每人种树一棵,以旌战功。

沙苑战役的意义在于彻底断绝了高欢吞并西魏的可能,奠定了宇文泰的权威地位,战后他被封为柱国大将军,政治威望与日俱增,此后双方以拉锯战成为主要作战方式,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接着便是河桥之战。西魏沙苑之捷后,士气高昂,主动出击,进入外线作战,一举攻下了河东的蒲坂和洛阳的金墉城。东魏孝静帝元象元年(公元538年),东魏大将侯景夺回金墉,烧毁了洛阳内外大量官寺民居,西魏文帝元宝炬和丞相宇文泰本来要到占领的洛阳去祭扫先帝陵园,见侯景攻打金墉,宇文泰亲率大军前往救援,前军到谷城(今河南新安县东),击杀了东魏前锋莫多娄贷文,侯景见西魏大军来援,撤围引退。宇文泰率轻骑追至河上。侯景北据河桥(今河南孟县西南),南依邙山(今河南洛阳市北),布好阵势,与宇文泰对仗。两军交锋不久,宇文泰坐骑被侯景射中,狂奔不已。都督李穆紧紧跟护在宇文泰身旁。宇文泰被掀下马,左右皆散,东魏兵马追来。李穆用马鞭抽打宇文泰,骂道:“陇东军士,你的主人跑到哪里去了,你还在此逗留!”东魏兵听得此言,不怀疑是贵人,遂舍之而过。李穆以马授与宇文泰,与宇文泰逃回营中。侯景初胜,以为西魏军远去,不会再来。不料西魏大军如潮水般涌至,侯景来不及布阵,就被西魏军打败,士卒溃散,侯景自己也拨马遁逃。只有高敖曹自恃勇敢,与宇文泰鏖战,好不容易杀出重围,单骑投河阳南城。河阳南城守将高永乐与高敖曹有隙,闭城不纳。高敖曹躲在桥下,被西魏追兵杀死。高敖曹是东魏军司、大都督,统七十六都督,在东魏武装力量集团中的地位仅次于高欢,是著名的猛将。他是汉人,当时鲜卑人对汉人的态度非常傲慢,但在高敖曹面前却不敢放肆。高欢对部队讲话,总是用鲜卑语;如高敖曹在列,就改用汉语。此次东魏军被杀得大败,落水而死者多达万人,15000兵士被俘。

高欢闻知侯景战败,高敖曹被杀的消息,如丧肝胆,亲督大军,前往争洛,而在洛阳方面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大战。那天大雾弥漫,阵线很长,首尾远隔,从早上打到下午,战至数十合,双方犬牙交错,已经分辨不清对方了。西魏左右翼独孤信、赵贵战斗不利,又不知主帅所在,茫无头绪,以为打了败仗,弃军逃跑,后军李虎、念贤等也跟着逃跑。西魏阵线已乱,宇文泰只好放火烧了营寨,留下长孙子彦守金墉,自奉宝炬西归长安。在回撤的途中,宇文泰又攻下了恒农城。这一次双方打了个平手。

双方经过五年的相持,东魏孝静帝武定元年(公元543年),再燃战火,这就是著名的邙山之战。战争的起因是东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之妻为高欢之子高澄调戏,高仲密怀恨在心,投降西魏。宇文泰率诸将接应,向河桥南城进围。高欢闻高仲密叛变及宇文泰来犯,亲率十万大军至河北抵御。宇文泰军退居瀍上,令军士驾舟,在上流纵火,想烧毁河桥,阻止高欢军渡河。东魏将领斛律金,派行台郎中张亮,用小船百余艘,拦截敌船,用铁链横河,系以长锁,钉在两岸,使敌船不能靠近,保住了河桥的安全。高欢军过河,占据了邙山有利地形,数日不进,以逸待劳。宇文泰将辎重留在瀍曲,乘夜色,率精锐奔四十里偷袭高欢军,被高欢军侦骑探到,高欢整阵迎战。候至黎明,泰军果到。高欢将领彭乐,不等泰军列阵,便率数千精骑,猛冲过去。泰军大败而逃。高欢军穷迫不舍,追于瀍上,宇文泰弃营再逃。西魏侍中大都督临洮王元束、蜀郡王元荣宗、江夏王元升、巨鹿王元阐、谯郡王元亮、詹事赵善等俱被俘,士卒死伤近六万余人。

东魏大将彭乐急追宇文泰,宇文泰对他说:“你非大将军彭乐么?痴男子,试想今日无我,明日岂有你么?何不急速回营,收取金宝?”彭乐闻言,也觉有理,遂放宇文泰逃生。彭乐回营,有人告发他纵宇文泰。高欢大怒,拔出佩剑,按住彭乐的头,三下三举,终未杀他,说今日饶了你,你要自知从前的错误,效力赎罪。彭乐连声遵令。因为宇文泰还活着,高欢不敢轻易杀死军中骁将。第二天,两军再战,宇文泰令西魏大将贺拔胜率三千勇士直捣高欢本阵,高欢左右尽死,狼狈逃窜,贺拔胜手持长槊纵马紧追,锋刃及于高欢之背,幸赖高欢部下箭射敌马,才得以逃脱,但高欢险些气绝.宇文泰的西魏中军、右军联合击败东魏,俘虏高欢所有步兵,而左军失利,东魏骑军开始反扑,西魏不敌,最终战败,只得引兵退回关内。

邙山之战虽败,西魏耿令贵、王胡仁、王文达等三名将领仍因功受赏。宇文泰从此广泛招募关中豪强充实军队,并创立府兵制,藏兵于民,一旦需要随时可以调集。同时改革官制,使实力大大加强。

事隔三年,东魏武定四年(公元546年)又爆发了玉壁之战。这年十月,高欢再次率十万大军围攻西魏的玉壁(今山西稷县西),要拔除西魏在汾水下游的重要据点,高欢昼夜不息地组织攻城,一面在城南筑起土山,又挖了十条地道。西魏守将韦孝宽坚守不出,并筑起了比土山还高的楼台,居高临下,以防爬城。又挖了长堑,连接东魏的地道,在堑外堆积柴火,在地道上放火,使东魏兵不敢从地道进攻。高欢用攻城丰撞城,韦孝宽就用布做成幔子。攻城车驶向何方,布幔就随之张开,风鼓布幔,使攻城车失去效用。高欢命士兵手执竹竿,上缚松麻,灌油加火,一面焚布,一面烧楼。韦孝宽用长钩钩竿,钩上有刃,割了松麻,竿仍无用。高欢再挖二十条地道,中施梁柱,纵火燃烧,柱折城崩,韦孝宽积木以待,见有崩陷,立即竖栅,高欢军仍不得入,苦攻了五十多天,士卒战死及病亡者约计七万人,尸首埋成一座小山。高欢“智力皆困,因而发疾”,只好解围而去。西魏获得了保卫战的胜利。回到晋阳不久,高欢就病故了,时年五十二岁。

玉璧一战,是南北朝历史上最艰苦的攻城战役。高欢用尽当时所拥有的一切攻城技术,却始终不能破城。这一方面是西魏守将韦孝宽在防守上很有谋略,玉璧城中兵民团结一致;另方面是由于高欢选择冬日攻城,气候寒冷,士兵又缺衣少食,给攻城战造成许多客观的困难。

高欢病亡后,侯景叛降,东魏由高欢之子高澄接掌大权,双方仍时有攻战,西魏趁侯景之乱取得东魏的颖州等地盘,东魏武定八年(公元550年),东魏高澄以10万兵攻打颖州(今河南长葛县东北)一年,双方死伤无数,后以水淹此城,才得以攻下。但东魏名将慕容绍宗于此阵亡,守城的西魏名将王思政投降东魏. 这时,侯景乱梁,南朝衰颓,东西魏两虎这才罢战,转向梁朝扑食去了。

在战争中,宇文泰帅众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战河桥,有一举上洛之志,邙山之役虽败,仍能赏罚有度,屡屡以小博大,以弱击强,智略兼备,能得勇士死力,亲尝战阵之风,堪比魏武.真英雄也!

人物评价

高欢为人深沉,富于机谋,极具军政天赋。善用人,不问地位高低,唯才是举。治军严明,将士乐为效死。从他替尔朱荣出谋划策,到后来击破掌权的尔朱家族都显示了这一点。另外,高欢临终前嘱咐儿子高澄,指出侯景必然造反,但只要用慕容绍宗为帅就可讨平。结果不出高欢所料。高澄、高洋日后的班底,基本不出他的建制,为北齐立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元善见:“赖齐献武王奋扬灵武,克剪多难,重悬日月,更缀参辰,庙以扫除,国由再造,鸿勋巨业,无德而称。”

尔朱荣:“堪代我主众者,唯贺六浑耳。”

慕容绍宗:“高公雄略,又握大兵,将不可为。”

段长:“君有康济才,终不徒然。”

宇文泰:①“贼臣高欢,器识庸下,出自舆皂,罕闻礼义,直以一介鹰犬,效力戎行,埙冒恩私,遂阶荣宠。不能竭诚尽节,专挟奸回,乃劝尔朱荣行兹篡逆。及荣以-伏诛,世隆以凶党外叛,欢苦相敦勉,令取京师。又劝吐万儿复为弑虐,暂立建明,以令天下。假推普泰,欲窃威权。并归废斥,俱见酷害。于是称兵河北,假讨尔朱,亟通表奏,云取谗贼。既行废黜,遂将篡弑。以人望未改,恐鼎镬交及,乃求宗室,权允人心。天方与魏,必将有主。翊戴圣明,诚非欢力。而欢阻兵安忍,自以为功。广布腹心,跨州连郡。端揆禁闼,莫非亲党。皆行贪虐,窫窳人生。”②"高欢虽智不足而诈有余。”

高洋:“世道横流,苍生涂炭。赖我献武,拯其将溺,三建元首,再立宗祧,扫绝群凶,芟夷奸宄。德被黔黎,勋光宇宙。”

李百药:①“长而深沉有大度,轻财重士,为豪侠所宗。目有精光,长头高颧,齿白如玉,少有人杰表。”②“神武性深密高岸,终日俨然,人不能测。机权之际,变化若神。至于军国大略,独运怀抱,文武将吏,罕有预之。统驭军众,法令严肃,临敌制胜,策出无方。听断昭察,不可欺犯。知人好士,全护勋旧。性周给,每有文教,常殷勤款悉,指事论心,不尚绮靡。擢人授任,在于得才,苟其所堪,乃至拔于厮养,有虚声无实者,稀见任用。诸将出讨,奉行方略,罔不克捷,违失指画,多致奔亡。雅尚俭素,刀剑鞍勒无金玉之饰。少能剧饮,自当大任,不过三爵。居家如官。仁恕爱士。始,范阳卢景裕以明经称,鲁郡韩毅以工书显,咸以谋逆见擒,并蒙恩置之第馆,教授诸子。其文武之士尽节所事,见执获而不罪者甚多。故遐迩归心,皆思效力。至南威梁国,北怀蠕蠕,吐谷浑、阿至罗咸所招纳,获其力用,规略远矣。”

卢思道:“齐高祖神武皇帝,天纵英明之略,神挺雄武之才,龙摅豹变,投袂而起。四明昆弟,大会韩陵。类蚩尤风雨之兵,若新都犀象之陈。彼曲我直,天实赞之。日未移晷,大歼丑族。然後拔立宗枝,入纂皇统。群后成务,天下晏如。但芒刺成灾,震逼为梗。居郑流彘,去而不入。迁鼎旧邺,国命维新。朝章国宪,灿然毕举。渭南失律,似乌林之丧师;洛北先鸣,同官渡之凯入。虽天命有归,而尽于北面,方之魏武,具体而微。”

朱敬则:“神武崖岸高竦,器宇深沈。望之俨然,风尘自远;听之逾厉,雷霆或闻。至乃足践列星,声振原地。”

司马光:“欢性深密,终日俨然,人不能测,机权之际,变化若神。制驭军旅,法令严肃。听断明察,不可欺犯。擢人受任,在于得才,苟其所堪,无问厮养;有虚声无实者,皆不任用。雅尚俭素,刀剑鞍勒无金玉之饰。少能剧饮,自当大任,不过三爵。知人好士,全护勋旧;每获敌国尽节之臣,多不之罪。由是文武乐为之用。”


人物关系:
曾祖:
高湖 北魏宁西将军、凉州镇都大将
爷爷:
父亲:
高树 后燕大臣,高欢之父
儿子:
齐文宣帝高洋 (529559) 北齐政权的开国皇帝
儿媳:
李祖娥 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
孙子:
北齐废帝高殷 (545561) 朝时期北齐第二任皇帝
高绍义 (?~580) 北齐末帝
高绍廉 (?~577)
高绍仁 (?~577)
北齐孝昭帝高演 (535561) 南北朝时期北齐第三位皇帝
孙子:
北齐武成帝高湛 (5375691) 北齐第四任皇帝
孙子:
北齐齐安帝高纬 (556577) 北齐第五位皇帝
曾孙:
高恒 (570577) 北齐幼主
高浚 (?~557)
高湝 (?~577)
孙子:
高长恭 (541573) 中国古代十大美男
兄弟:
侄子:
高睿 (534569) 北齐宗室、大臣
皇后:
娄昭君 (?~562) 北齐奠基人高欢的妻子

  北齐神武帝高欢相关


  同年(公元496年)出生的名人:
羊侃 (496549) 南北朝时期南梁名将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
邢劭 (496569) 著名文学家、藏书家 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县


  同年(公元547年)去世的名人:
骆超 (?~547) 北魏将领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

下一名人:张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