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四川省 > 成都市 > 锦江区人物

赵世延


[][公元1260年-1336年]

赵世延(1261~1336年),字子敬,其祖辈为雍古族人,住在云中以北(今内蒙古自治区阴山以北)。他的祖父幼年时失去双亲,寄养于外祖父术要甲(蒙语),语音偕“赵”字音,遂误传为姓赵,实非汉族人。成吉思汗时期,赵世延的祖父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曾任蒙古汉军征行大元帅,镇守在蜀中(今四川省),遂迁居于成都(今成都市)。

赵世延天资聪明,爱好习读儒家经典。年届弱冠,受到忽必烈的召见。忽必烈赏识他的才学,遂命他入枢密院御史台肆习官政。至元二十一年(1284),他24岁,被授承事郎、云南诸路提刑按察司判官。二十六年(1289),擢为监察御史。他在查办平阳郡(今山西临汾)监也先忽都贪赃和左司郎中董仲威杀人两案中,公正清廉,政声传扬。二十九年(1292),晋阶奉议大夫,出都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事。成宗大德十年(1306),除安西路(治今西安市,辖今陕西关中东部)总管。

当时关中地区发生灾荒,百姓饥饿难挨。陕西行省的官员在一起讨论救灾赈济之事,众人认为要先报请朝廷批准后方可救济,赵世延则说救灾如救火,百姓人命关天,不可耽延时日,应先开仓发粮,再向朝廷报告不迟。如若朝廷责怪下来,世延当倾家荡产,抵还赈灾粮。他慷慨激昂,正气凛然,众官员无不感动。这样,省台才决定发粮救民,使许多百姓免遭饿死之灾。

元武宗朝,至大四年(1311),晋为中奉大夫,任陕西行台侍御史。1312年,仁宗即皇帝位,他奏请在京兆设立“鲁斋书院”。此议得到批准,促进了关中地区文化的发展。此后,他在各任一直很重视发展教育,对推动蒙古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大融合起了很大作用。后来,历任过四川行省平章政事,中央政府中书平章政事等职。曾受封“鲁国公”、“凉国公”。顺帝至元二年(1336)卒,终年77岁,元政府赠他“世忠执法佐运翊亮功臣”,太保、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

赵世延历仕九朝,做官五十多年,操守清廉,才学过人,善写文章,对元中期的文化事业多有贡献。至顺元年(1330)时,他与虞集等人纂修《皇朝经世大典》一书;又曾汇编修订律令《风宪宏纲》行世。



  同名人物:

  同年(公元1260年)出生的名人:
张思明 (12601337) 元朝大臣、藏书家 河南省


  同年(公元1336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赵彦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