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轩(1869-1954),字惠畴,陕西省南郑县高台乡人。清末秀才,医家。
清穆宗同治八年(1869)生,出身医药世家。其祖父张巨元、父张居渊,其本人及其五子一媳,俱从医,时人称之“四世医家”。
民国初年,张西轩在新集河沿街开设医药铺行医、售药、授徒,以家传密方治愈许多麻疯病人,受到群众好评。
民国五年(1916),开办家庭私学一所,亲自教子女及农家子弟读书、写白话文,不收贫寒学生的学费。
1918年,出面清收公产,兴办高台、新集女子小学。常登门动员当地妇女入校读书,有时还亲自教她们唱歌、识字。
1924年,在地下党员偶彦明创办的贫民夜校任义务教员,为学员捐助部分灯油费。后任新集施药所(属“廉让青年学会”领导)义
务医生,并为所内募有部分济贫基金。
1930年,濂河两岸村镇发生瘟疫。新集有个任孬娃染病,无钱治疗,躺在洞宾庵里待死。张西轩知道后立即为之治疗,并为送药送
饭,终使起死回生。
1932年,城乡流行麻脚瘟病,患者多死。张西轩四处张贴防治传单,并用密方“雷击散”为人治病,收费甚微,治愈病人不少。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来到新集休整时,西轩被请去为伤病员看病多次,仅收三枚苏币做纪念,曾被选为民众代表。红四军
转移后,张西轩遭还乡团关押,经行贿、找保,始获自由。
张西轩好钻研,曾研制成大小两种脚踏纺纱车,其形如织布机,只是车上安有棉花斗,脚一踏机关小车出纱12支,大车出纱30支,比手摇纺纱车提高功效10多倍。
1937年,“七七”事变后,编写《抗日十绣歌》,常带领儿孙沿街演唱,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曾获西安《老百姓报》多次撰文表
扬。
1938年,南郑县开始征兵时,张西轩送第五个儿子张兆祥参军,嘱咐儿子要多杀日本鬼子。南郑县政府送其“深明大义”宣纸条幅。
1954年逝世,享寿85岁。临终时再三嘱咐儿孙“定要从简办后事,切莫厚葬枉花钱。”
缂傚倸鍊搁崐椋庢閿熺姴闂い鏂挎濞戞氨鐭欐い銏f硾閳规垿鎮╅鑲╀紘濡炪倖姊归崝娆撶嵁韫囨稒鏅搁柨鐕傛嫹13001937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敓鐘冲仭闂侇剙绉寸粻顖炴煥閻曞倹瀚� 闂傚倸鍊峰ù鍥ㄧ珶閸喆浠堢紒瀣儥濞兼牕鈹戦悩宕囶暡闁绘帡绠栭弻鐔虹磼閵忕姵鐏堢紓浣哄缂嶄線寮婚悢琛″亾濞戞瑡缂氶柣顓烆儑缁辨帡顢氶崱娆戞殼闂佸搫琚崝宀勫煡婢舵劖鎯炴い鎰╁焺娴硷拷 QQ闂傚倸鍊烽悞锔锯偓绗涘洤绀冨┑鐘宠壘缁狀垶鏌ㄩ悤鍌涘107485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