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曾樾(1898~1966年),字荫亭,号慈竹居主人,永安城里人,生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二十四日。他的祖父黄汝铭,曾任尤溪、长乐、福清等县县学教谕。
黄曾樾出生于长乐祖父任所,不满周岁时,即由母亲刘氏带回故乡永安。他初入私塾,幼年聪颖好学,日渐长进。民国元年(1912年),14岁的黄曾樾考进马尾的福州海军学校。在校成绩优良,三次年考获奖。民国8年2月黄曾樾毕业离开海校,到南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并兼任南平第四中学国文教员。
民国9年,福建军政府令各县选送优秀知识青年赴法留学。永安县政府决定选送雷化文、黄曾樾、冯作舟三人,由县政府征收红糖、猪仔、石灰等3种附加税资助他们出国留学。
黄曾樾先进入法国朗西大学数学系,补习半年数学,后入里昂工业专科学校土木工程系,毕业时被学校授予工程师职称。由于他素好文学,民国12年又考入里昂文学院继续学习。他租住法国纺织工人拍拉奢的一小间房子,房租每月只要5个法郎,但当时国内军阀连年混战,自卢兴邦占领永安后,地方财政拮据,留学生的费用不能按时接济,有时整年收不到钱,致使黄曾樾连为数不多的房租费也交不出,膳食则更难维持,常处于半饥饿状态。在患难之时,房东拍拉奢不但不催他房租,还资助给他50元法郎。黄曾樾从此,与拍拉奢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拍拉奢的外甥蓬皮杜(后任法国总统)当时任里昂市议员,与里昂市长赫里欧是朋友。当赫里欧市长得知黄曾樾勤奋攻读和困难处境时,深表钦佩和同情,并亲自约见黄曾樾,向他提出建议,由里昂市政府官费资助他学习,毕业后留在法国工作。黄曾樾婉言谢绝说:“感谢市长先生的关怀,但我不能享受里昂政府的官费,因为毕业后我要回国工作。”
民国14年8月,黄曾樾以优异的成绩从里昂大学毕业。他的毕业论文《老子、孔子、墨子哲学的比较》,在法国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他被授予“文学博士”学位,他的论文被里昂大学收入《大学丛书》,以精装出版。这年10月黄曾樾回到阔别5年的永安。不久被派任京汉铁路工程师。
民国15年夏天,他应聘到北京女师大任教授,专教法国文学,闲时兼任海军舰队司令甘联敖的家庭教师。从此,他认识了甘的女儿甘贤,同年与甘贤结婚。
民国16年3月,福建省建设厅长丁超五致函交谊甚深的黄曾樾,把他请回省建设厅担任科长。在此期间黄曾樾拜陈衍为师,帮陈衍编修《福建通志》。后来根据陈衍的言论,整理出版了《陈石遗先生谈艺录》一书。
民国17年10月,丁超五调任中央特种刑事临时法庭庭长,黄曾樾随同任法庭文书主任。二个月后,调交通部,任法规委员会委员,专门从事研究和起草交通法规。
民国19年4月,黄曾樾从交通部调到南京市政府,任社会局长。21年11月黄曾樾又回到交通部任秘书。
22年冬,万国邮政联盟在埃及召开会员大会,黄曾樾奉命参加并考察埃及国情(后撰写了《埃及钩沉》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会议结束后,黄曾樾应邀赴世界各国考察邮政,他从欧洲的英、法、意、瑞典、波兰、苏联,到美洲的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巴西,以及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历时达一年六个月。
民国26年“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黄曾樾也随迁入川。27年10月,交通部长俞正鹏调任后方勤务部长,黄曾樾随俞调后方勤务部任秘书等职。29年黄曾樾被任命后方勤务部处少将副处长,专门从事编译战时国外有关军事资料。国民政府为了控制大后方的交通运输,组成滇缅路监理委员会,民国30年8月黄曾樾任该委员会秘书。
黄曾樾在重庆任职6年,与章士钊、李石曾、张大千、马子谷、徐悲鸿等交往甚深。他把想回闽工作的愿望告诉章士钊,由章士钊写信给福建省政府主席刘建绪,促成在民国31年6月离川回到福建省临时省会永安。次年5月福建省政府任命他为省驿运管理处副处长,主要任务是统筹管理粮、盐运输事宜。
黄曾樾在永安任职期间,倡议成立永安地方社会公益事业促进会,亲自设计永安翔燕大桥(即西门大桥);创办永安县立初级中学,出任校长;设立“黄太夫人奖学金”,奖励成绩优良的贫穷学生。
民国33年12月,黄曾樾被任命福州市政筹备处长兼林森县长,因当时福州还被日军侵占,他先到福州市郊的小箬上任。
民国34年5月15日,驻榕日本兵退走,黄曾樾随军第一批进入市内。同年,任福州市市长。他着手整顿市政,恢复工商和教育,拨款修复校舍,并立即发放教职员工资,尽先复课。他定期接见和听取教育界人士意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因而深得福州中小学教师的拥护。
黄曾樾清正廉洁,不徇私情。当时有人揭发某中学校长曹某有-舞弊行为,他经核实后,给予撤职处分。曹的兄长是省党部要员,因此怀恨在心,大肆攻击“黄市长无能”。三青团负责人戴仲玉、特务严灵峰,也伺机攻击诬蔑。黄曾樾忍无可忍,于民国35年7月,愤然辞去福州市长职务。
民国36年4月黄曾樾调南京任教育部督学兼参事。这年夏天,黄曾樾以国民党提名资格,从南京回原籍永安县,参加国大代表的竞选,得五万八千票,以超过全县人口半数当选。
民国38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逼近南京,国民政府仓惶逃往广州,教育部为了迁移事宜,在福州设立驻榕办事处,黄曾樾也由南京返回福州。这年6月,教育部长朱家骅来到福州,要黄曾樾跟他去广州,并许以教育部次长之职,黄曾樾以“0年高、不宜远游”为辞而婉言拒绝。同年7月教育部新任部长杭立武,接连给黄曾樾发来3封电报,催促黄曾樾同他们一起逃台,接着杭立武又发亲笔信催促并以台北市长、教育部次长之职相许,他均置之不理。黄曾樾对多年好友钱履周教授说:“国民党政府之腐败,已丧失民心。再跟着他们跑,毫无前途。”两人同约,决定留在福州等待解放。1949年8月他到国立福州音乐专科学校任教,担任教务处主任,主讲中国文化史课。
1950年10月黄曾樾在福建师范学院任教授,开始在数学系教授投影几何。于1951年调到中文系,担任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主讲外国文学。1957年1月,黄曾樾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62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州市委员会委员。
1966年10月11日黄曾樾在“文革”中受破孩致死,终年68岁。
1973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中国,在周总理举行的欢迎宴会上,他向周总理打听黄曾樾的下落,对他的不幸遭遇深表惋惜。
1979年1月21日福建师范大学召开了为黄曾樾博士平反昭雪大会。师大副校长黄寿祺教授代表学校致悼词说:“黄曾樾教授在党的教育下,努力学习政治,注意世界观的改造,政治上不断进步。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相信党的政策,热爱党的教育事业。长期从事外国文学的教育,认真负责,带病坚持工作,假日放弃休息,不倦地辅导登门求教的学生和青年教师,还热心为校外单位翻译法文资料。他热爱中外文化遗产,积极进行学术研究,在科研方面做出了成绩。”
黄曾樾一生著述有《老子、孔子、墨子哲学的比较》、《慈竹居诗抄》、《博马舍研究》、《埃及钩沉》、《陈右遗先生谈艺录》、《陈左海先生书版》、《永贤和尚广录探微》、《外国文学讲稿》、《谈天木堂集》、《傅立叶传》、《最后一课的商榷》、《左海珠尘》、《慈竹居丛谈》、《李商隐诗补注》《顾亭林诗集补注》、《张之洞广雅堂诗注》、《陈右遗诗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