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陕西省 > 安康 > 旬阳县人物

李梦彪


[公元1879年-1952年]

李梦

(1879--1952)字啸风,幼名进军,外号李胡子。祖藉洵阳县赵家湾,后移居县城。世代读书,家道富裕。父李树林,清光绪十一年(1885)拔贡,光绪己丑(1889)科举人。李梦彪幼时聪颖,过目成诵,援笔成文,出口成章。一日,县署红笔师爷路遇梦彪,知其被称为“神童”,遂突出一联令对:“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六个良吏”,梦彪沉思片刻,不无讥讽地对道:“羊马牛、鸡犬豕,一圈一头牲畜。”弄得师爷瞠日结舌,哭笑不得,只讪讪地说:“对得好,只‘畜’对‘吏’不妥。”后以府学生员入陕西高等学堂读书,光绪二十八年(1902)洵阳知县刘德全主持续修《洵阳县志》时,聘李为记录。光绪三十四年(1908)从军新疆伊犁,因向陕甘总督上 书言边事及不良之政治,被委为伊犁参谋处谋略股委员兼调查股委员,兼任伊犁两等学堂教员。1911年武昌革命军起义后,伊犁将军辉志锐与陕甘总督长庚谋据西北以保清室,李梦彪与同僚郝可权(湖北蕲春县人)密谋起义,以应义军。1912年1月7日,李梦彪、郝可权在伊犁发动起义,时伊犁城内义军不足百人,李梦彪在起义前尽弃衣物,以表誓死而战的决心。经激烈战斗,李、郝率十余人攻入军署,杀辉志锐。8日,伊犁军政府成立,李梦彪被推为军政司长。伊犁地处边疆,汉、满、蒙、回各族杂居,历来号称难治。李梦彪精心筹划军备,妥善安抚诸族,组织行政、司法各机关,无不井井有条,人心归附。不久军政府内少数人见李如此干练,心怀忌炉,欲诟陷他,千方百计搜罗李的“罪名”,均未得逞。李以大局未定,内部倾轧之风已起,愤然辞职离去。同年7月返西安。适逢原高等学堂同学创立三秦公学,邀他担任教师,陕西第一师范学校闻讯,亦争延之,李梦彪慨然应允。两校一在城外,一在城内,相去约六七里,他每日徒步往来其间,寒暑不避,日授课达七小时,亦无倦容,深得两校师生敬重。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李梦彪辞去教职,秘密南下参加讨袁革命,走时仅携箱子一只,单衣两件,时值酷暑,他头顶烈日,肤焦欲裂,以冷水干饼充饥。赶到南方,已是同年9月,“二次革命”已告失败。为免遭破孩,与同志一道东渡日本,以图再举。1915年1月,乘船返回中国,准备返陕。行至上海,方知袁世凯通缉革命者的命令已传至各省,便隐居上海。此时,他身上仅余铜板十枚,履底已穿。然不为其苦,蜇居一楼,尚拥卷长哦,若无其事。此间,有友人劝他说,不必如此受苦,返陕后有同乡陈树藩等在陆建章(时为袁世凯政府威武将军,督理陕西军务)面前说情,定能让他归返田间。他以书谢绝道:“奔走国事,吾之职也。叛共和者无罪,卫共和者反有罪乎?无罪而自谓有罪,岂非自诬!且吾不可归,归则受制于人。不出三年,国将有变。吾若还乡,不去则束手待毙,去则累及他人。吾宁老死天涯,不为贼屈,而累及他人也!”同年5月,应友人史某之召,赴山西参加反袁斗争,行至山西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闻晋事已败,复返上海。是年12月,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激起全国人民反对,蔡锷唐继尧戴戡等通电全国,宣告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1916年初,李梦彪与-上海之革命党人井勿幕、郝可权一道,由上海至云南,加入护国军。井、郝随熊克武入蜀后,李梦彪返秦,趋陕北镇守使陈树藩部活动,策动陈树藩响应护国军。1916年3月中旬,郭坚率护国军由渭北南下进攻西安,李梦彪入其帐下,率领护国军一部攻取三原县城,后移军咸阳。5月9日,陈树藩自称护国军总司令,陕西宣告独立,李梦彪被任命为第一游击队参谋长。6月9日,陈树藩取消独立,投靠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就任陕西督军。8月,北洋政府-恢复国会,李梦彪当选为国会候补议员。经陈树藩与省长李根源(印泉)“联衔力保”,李梦彪被任为陕西省政府政务厅厅长。上任之初,《公意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新任陕西政务厅厅长李君梦彪之历史》的长篇连载文章,介绍他投身革命的历程,对李之为人备加推崇。文言:李性仁慈而愎刚,“然于事之不合者,辄责之不少贷,陈督军柏生(陈树藩)措施之间或有不尽合,君以书责之,语词严厉,若师长诲训弟子,陈督军以其心无他,辄容纳焉”。不久,陈树藩为独揽军政大权于一身,以武力逼走李根源,由李梦彪代理省长。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旋以皖系失败而告终,陈树藩之靠山段祺瑞通电下野。1927年7月,北洋政府免去陈树藩督军职务,并向陕西进军,-败走汉中、四川。1922年初,陈树藩脱军队赴上海做寓公,李梦彪弃职而逃,过起流浪生涯。几经沉浮,先后任四川讨逆军参赞,河南省督办公署顾问,陕西省政府顾问,南郑中学、南郑女子师范教员等职。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他曾敬送挽联。1930年初洵阳人张鸿远、张藩分别以陕西讨逆军第二路司令和陕鄂边防剿匪总司令职率兵竞相攻打安康,发生矛盾,李梦彪曾以故友身份,致函张鸿远,从中劝和。据说此文文笔优美,曾在洵阳文人中广为传颂。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已年近花甲,始结束在外漂泊生涯,携眷回到洵阳。1939年7月,陕西省临时参议会成立,当选候补参议员。在家乡的数年间,他执言仗义,揭露地方上的种种弊端,深受士民敬重。1937年,洵阳开始办理土地呈报。办理中舞弊丛生,隐匿土地、涂改帐目现象十分严重。李梦彪联络数人,联名将县陈报处副处长刘培桂呈控至省,要求复查。省撤刘培桂副处长职,派李云鹤接任,土地陈报始得继续进行,隐匿作弊等事亦大为减少。此间,他还常在县内各种-上向民众宣传抗日,号召民众“明耻教战”。为开通民智,动员群众搬掉县城隍庙内的各类偶像,还亲自写了一篇破除迷信的文章,张贴在庙内及东、西二城门上,宣传无神论,号召群众破除迷信。洵阳县志馆成立,李被推为馆长兼总纂。洵阳县解放前的十六乡是依他所作的“洵汉澄清,文武钟秀,四维弘大,民风醇厚”的县志题头而命名,后因经费拮据,县志修纂夭折。1941年农历正月,洵阳十余名共产党员、进步青年惨遭杀害后,李迫于形势,不敢公开反对,但对国民党的残暴行为十分不满,连道:“风声鹤唳”。据传,他曾为此事写信给蒋介石,惜无回音。1942年安康县城连遭日机轰炸,各学校不能正常上课,给洵阳到安康读书的学生带来升学困难,李梦彪发动地方各界人士,筹资兴建洵阳中学(校址设在龚家梁)。校舍建成后,又亲自奔走,为学校聘选教师。翌年秋,洵阳中学开学,首次招生80名,秋又招100名。李担任名誉校长兼教员。1944年6月,梦彪当选为陕西省临时参议会议员。同年8月,临时参议会议长李元鼎病故,副议长王宗山继任,副议长缺,9月18日,公议由参议员李梦彪递补。在省临时参议会第四届四次会议上,李以亲身经历,揭露陕西土地陈报之弊曰:“同仁返思职责,实觉愧对人民,吾陕过去办理土地陈报,奉命行事者苟且图功,又以多加赋额为能事,致贻吾省人民最大最深之痛苦。”1946年1月5日,陕西省参议会成立,李梦彪以66票(比议长王宗山多两票)当选副议长。在同年9月15日参议会第一届二次会议上,他针对会前接到的几百件提案,在开幕词中讲到:“古人对于善言者,誉之为凤鸣朝阳,而恶其多言,则诋为鸦噪寒林。凤鸣朝阳,固然不敢蒙此美誉;鸦噪寒林,又不愿居此恶名,本人以为所提公案,也不是凤鸣朝阳,也不是鸦噪寒林,简直是田野哀鸿之音!”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李梦彪积极支持蒋介石的内战政策。1947年春,中共地下工作者、国民党第三十八军军长寿山偕部下孔周率部投奔解放区后,李梦彪与陕西省参议会一班“元老”,联名在《西京日报》上发表函告,劝赵、孔“以国事为重,早日回头,共建桑梓(赵、孔均为陕西人),国民政府即可立宪,还政于民。”据说此文发表后,颇得蒋介石欢心。1947年12月,李梦彪与于佑任等人一道,被选为行宪第一届-监察委员。当选后,按照章程,辞去陕西省参议会参议员、副议长职,旋升调-两湖区(湖南、湖北)监察委员行署委员,驻汉口。1949年8月湖南省主席程潜起义后,李在汉口难以立足,调任-山(西)、陕(西)、甘(肃)监察使署主任。尚未赴任,西北已告解放。1949年9月,由重庆逃往台湾。据台湾《民国大事日志》载,1950年5月18日,监察委员李梦彪等46人,以西南绥靖主任兼西南军政副长官胡宗南丧师失地,贻误军国,向-提案弹劾,经-通过。1952年在台北市病逝。著有《劫余剩稿》。



  同年(公元187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2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廖鸿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