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河北省 > 沧州市 > 肃宁县人物

哈攀龙


[][公元1707年-1760年,肃宁清代武状元]

哈攀龙(1707~1760),字号不详,回族,直隶河间(今河北肃宁)人。清乾隆二年(1737)丁巳榜武进士第一人。

哈攀龙的祖辈是回族人。幼年时,随父从河北献县迁至肃宁县。他的父亲是河间府衙役,粗通文墨,武艺高超,禀性老实。由于家境并不宽裕,因此,他就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哈攀龙小时候长得虎头虎脑,就为他取名叫“攀龙”,盼望他有朝一日蒙受皇恩,飞黄腾达,光宗耀祖。于是,他的父亲教哈攀龙读书习文,使他树立雄心大志, 教他枪、棒、兵书,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个文武全才的大将。哈攀龙终于练就了非凡的气力。百十斤的武器,挥舞自如;数百斤的石锁,轻而易举。他举重若轻,从来面不改色,气不嘘喘。另外,经过多年苦心磨练、拜师学艺,练就一身武功。哈攀龙得到师傅真传,武艺炉火纯青,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哈攀龙刀枪剑戟,样样精通;骑马射箭,箭无虚发;文韬武略,闻名遐迩。他一参加武试,就中了武秀才。哈攀龙在雍正十年(1732)参加乡试,中举。

乾隆二年,哈攀龙得中状元后,授一等侍卫。乾隆七年(1742),哈攀龙被派遣到福建,授兴化(今蒲田)城守副将。乾隆九年(1744),再任兴化镇城守副将。乾隆十一年(1746),哈攀龙调任河南南阳镇总兵,为绿营军正二品武官,受提督统辖,掌理一镇军务。不久以后,他又被调到福建海坛、漳州等镇,官职仍为总兵。乾隆十二年(1747),回到直隶河间老家,哈攀龙母亲病逝,他服丧守制。哈攀龙早年丧父,踏上仕途之前,母子相依为命。母亲病逝,他悲痛万分,为未能恪尽孝道而痛心。他决定守孝三年。但是,意料不到就在这期间金川发生战事。乾隆十三年二月,哈攀龙在家守孝不到半年,乾隆皇帝出巡途经河间府。看到来接驾的哈攀龙,乾隆便想启用他来解除战事烦忧。但这同他一贯提倡的以孝治天下的主张相抵触。按规定,在职-的父母丧亡,都应回籍服丧守制三年。他不好直接降旨让哈攀龙出征金川,只好在交谈中,有意把"圣忧"吐露出来。哈攀龙一听皇帝对金川之战如此忧虑,再也坐不住了。哈攀龙一直认为:自古以来,忠孝不能两全,国家有难,大丈夫理当首先为国尽忠。因此,他不等乾隆帝多说,便主动请缨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自己多年蒙受国恩,如今带孝出征,平定叛乱,是应尽的责任,望陛下允准。”乾隆帝求之不得,当即降旨,授他总兵官职,让他迅速奔赴金川。哈攀龙领旨后立即动身,这一年三月,哈攀龙赶到金川,由川陕总督张广泗统一指挥。张广泗让他临时任松潘镇总兵,听任调遣。 以能征惯战著称的哈攀龙受命从美诺沟出兵,夺取撒卧山、大松林、噶达等要寨。哈攀龙率领一队人马,先登上马沟山梁,对地形作了详细考察,然后夺取有利地形,居高临下,直捣大松林守敌。大松林的守敌设置了许多坚固的石卡、木卡,哈攀龙集中兵力,对其主要路卡发动猛烈进攻。他不顾敌人雨点般的 箭冲杀在前,接连捣毁两个石卡,大松林的守敌纷纷溃逃。哈攀龙旗开得胜,下令犒赏将士,乘胜前进。于是,部队又向渴足寨进击。将士们个个前仆后继,奋勇当先,莎罗奔的部队纷纷溃逃。于是,哈攀龙率领部队长驱直入,势如破竹,攻破了碉卡水城。哈攀龙挥舞大刀,领导将士夺取了渴足寨。莎罗奔见势不妙,加强防御。两军处于相持不下的阶段。

清军久战不能克敌,乾隆帝对张广泗的能力发生了怀疑,因此派遣军机大臣纳亲为经略大臣总理一切军务。纳亲一到,就专横地限期夺取刮耳崖。若攻打刮耳崖,夺取色尔力举足轻重。纳亲派哈攀龙同驻重庆镇总兵任举、副将唐开中配合作战。哈攀龙自己率领数十精兵,从中路突进;任举从左侧向色尔力发起攻势,不料误中莎罗奔埋伏。任举督兵死战,无奈敌兵人多势众,终因寡不敌众,力尽殉国。任举阵亡的消息传来,哈攀龙奋力冲进敌群,从敌人手中夺回了任举的尸体。全军将士对任举的英勇阵亡深为悲痛,士气大为低落。经略大臣纳亲、总督张广泗下令调集都统班第和总兵段起贤、侍卫富成、与总兵哈攀龙等部一起对色尔力发起夜袭。但敌人早有防备,因此,在几次大规模的夜袭中,清军虽然骁勇拼杀,还是不能占领色尔力。纳亲黔驴技穷,一筹莫展,只好请来神汉、道士,施用巫术,妄想用念咒等歪门邪道来破敌。这些愚昧的举动当然无济于事。乾隆帝心情烦躁,不断下旨催促纳亲、张广泗“相机进兵”。不时询问军中情形,并指名道姓要他们汇报哈攀龙的作战情况。如果向皇帝如实汇报哈攀龙的战功,对两个统帅简直是一种地位上的威胁。张广泗对下级一向赏少罚多,因此,哈攀龙尽管屡有战功,皇上却毫无所知。任举阵亡后,乾隆帝边看奏折边流泪,并沉痛地说:“任举忠愤激发,甘死如饴,而朕以小丑跳梁,用良臣于危地,思之深恻”。下令提督加以优抚,谥号“勇烈”。纳亲和张广泗得知乾隆帝对任举之死如此哀伤,只怕皇上为此加罪于自己,就设法推卸责任。不仅不如实向乾隆帝汇报哈攀龙在金川战功,反而起奏-哈攀龙,攻击他在色尔力之战中,滥派老弱残兵上阵,沿途丢失许多军粮和-,又说是因为哈攀龙才导致任举身亡敌阵,要求给哈攀龙“降二级留任”的处分。乾隆帝看罢纳亲、张广泗的奏折后,十分气愤,决定把哈攀龙交兵部议处。但考虑他毕竟是状元出身,是“天子门生”,不能委屈了他。所以,乾隆帝还是要让他自己汇报一下情况,再最后决定处分。乾隆帝下诏:“哈攀龙,向在军前,尚有劳绩,后并未见有出力之处,令其折由,驿速奏。”过了几天,乾隆又一次下诏:“前因哈攀龙、冶大雄、哈尚德三人,年力正强,尚属骁勇,可备驱策,特发往金川军营,令及时自效,乃伊等到营,并未闻有克获建功之处,所领兵弁作何布置,作何攻取,亦未有一折奏闻,不知在彼所办何事?武弁身临行阵,坐守经年,不能攻坚陷阵,能无愧乎?着传旨询问,令明白回奏。”哈攀龙接旨后,犹如挨了当头一棒。镇静下来后一思忖,他明白了:显然是纳亲和张广泗有意陷害他。但他还是想不通,一来他没得罪过他们;另外,战事不利,完全是他们两人指挥的失误。他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任举之死,与他毫不相干,而为抢回任举的尸体,他险些丢了自己的性命。最使哈攀龙想不通的是每次战争的经过情况,他都在事后详细汇报;自己获胜立功的战绩,张广泗应该是一清二楚的,为何不向上禀报。乾隆帝对他立功的实情一无所知,反而降旨严责,要给他降级处分。这分明是总督和经略大臣怕别人夺了他们的位置;或者是想把战争失利的责任,推到下面来。哈攀龙越想越气,如今,他也只能把事实一一向上禀报了。于是,哈攀龙连夜具文向乾隆帝回奏,把他如何多次率部克敌制胜、避实就虚、出其不意地进行攻击,如何集中兵力夺取敌人要寨,以及如何把战况一一向张广泗汇报过等情况,全部写在奏折上。他还提出了质疑:张广泗何故对皇上隐瞒这些事实,何故要枉加罪名于他,请皇上查明-。乾隆帝接到哈攀龙的奏折,大为震惊。乾隆皇帝对张广泗、纳亲在金川的所作所为早就极为不满,对将士们不服这两个头目的情绪,也时有所闻。经哈攀龙这一告发,很快下定了处理纳亲、张广泗的决心。乾隆帝当即下诏:“从前,纳亲等将哈攀龙忝处,甚为屈抑,朕闻伊在军营尚为黾勉出力,着将部议降级之案,准其开复。”乾隆帝的诏书不仅使哈攀龙免受处分,还透露了对讷亲、张广泗的不满。紧接着,乾隆帝又降旨,令纳亲、张广泗两人立即回京述职。在他俩离开军营以后,又马上降旨:把他们革职查办,并先后将他俩处死。

乾隆十三年十二月,乾隆帝又改派军机大臣、自己的妻舅傅恒为经略大臣,前往金川主持征讨事务。哈攀龙在主帅傅恒亲自率领下,成了攻打色尔力石城的主将。他总结以前战斗的经验,采取夜袭的战术;在夜袭中,各个击破,逐个拔除敌人设在城外碉卡;把敌人围困在孤城之中,使城中守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这些取得了很有利的战略效果,受到傅恒的赏识。从乾隆十三年底开始,莎罗奔一面顽强抵抗,一面派遣头目乞降。清军这方面也由于战期一拖再拖,乾隆帝十分担心“大兵聚久,变患易生”,加上国家财政日趋窘困,也就不再求大获全胜了。

傅恒于乾隆十四年二月初,代表清政府允准莎罗奔等投降,莎罗奔仍为大金川土司。莎罗奔答应恢复向中央纳贡。鉴于哈攀龙屡有战功,傅恒决定给他请功,奏报皇上允准。乾隆帝得到军中评功行赏的奏折后,一一准奏,并对其中立功较多的,另又加功。皇帝对哈攀龙在含冤受屈的情况下,还能一如既往地为国效力,尤为感动,钦定在原来的三等功之上,再加一等,分两次记录,并于当年九月擢升他署甘肃固原提督。乾隆十六年,又调署湖广提督,升为从一品武官。乾隆十八年(1753),哈攀龙根据种种迹象,认真考察清军中存在的弊端以及种种隐患,提出了加强部队管理、整饬弁兵纪律的行政措施,并把他的意见归纳成数条,具奏折报告皇上。他制定“整饬弁兵条例六项”,主要内容是:(一)对逃兵问题必须加强防范。凡获逃兵,即重责革伍;二个月内自首者,可量初犯放宽。(二)已经革职的千总、把总等末等武官,不得在原任职所在地久住。(三)在南卫、武昌、永顺、保靖、九谷等地,都有旧土司的安插人员,为防止他们私逃回籍,应对这些地方的守卫部队,时加审察。(四)对清军中犯了重罪需要往内地押解的犯人,必须严格递解纪律。一个犯人要有两个以上押解人员,押解人员所带的兵械、防护器具,必须在清单内注明,完成任务后,限期回销,防止兵械流失。(五)解送军用粮饷的士兵,所配备的军械要有统一规定,每个兵配带鸟枪、腰刀、哨棍各一,由大路行走。沿途各防护官兵,要负责督查,每一处核查后,要注明签押,交给前一站待查。粮饷解到后,应取照回销,并令沿途防守驻军护送出境,并将到达日期注明,以备查考。(六)各州、县监狱出外执行公务,要有拨兵防范的统一规定,一般情况下,应定额派兵5名,人员不足时,也不少于4名;遇到捉拿要犯时,要酌情增派。乾隆二十一年(1756),哈攀龙实授湖广提督。乾隆二十二年,哈攀龙又奉命赴贵州,任贵州提督。他上任以后,更加勤勉供职,严格治军,谨慎处理一切军务,成绩较为显著。直到乾隆二十四年返回京城之前,他一直署理云贵总督事务。多年来,哈攀龙积蓄了一些钱财,想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些善事,于是捐资修缮肃宁县城清真寺,重修前殿,安放乾隆御赐寺顶。乾隆二十五年,随着哈攀龙的名声不断远扬,乾隆皇帝对这位长期戍边在外的高级武官也有垂宠之意,决定亲自召见他,准备进一步嘉奖和重用。哈攀龙因积劳成疾,又不知皇上何故召见,心急如焚,日夜兼程,病情日趋严重。乾隆帝见到他时,发现原来彪形大汉的武状元竟然如此面目憔悴,老相毕露。乾隆帝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决定不再安排新的职务,叫他好好留在京城治病休养。但哈攀龙已经风烛残年,行将朽木。乾隆二十五年,即哈攀龙回京师仅仅几个月,就病死于官邸。乾隆帝赐他为一品武官的礼遇。据传说,乾隆帝怜惜哈攀龙过早离世,心中十分思念,曾特降旨为他在中南海内立碑祭祀。他的亲属、后代多人在朝任职。

乾隆帝制词赞云:“中土回人,性多拳勇。哈其大族,每出将种。向略趱拉,屡举险要。中道病殂,成功未告。”



  同年(公元1707年)出生的名人:
蔡新 (17071799) 清朝文华殿大学士,清朝兵部尚书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


  同年(公元1760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郭士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