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浙江省 > 杭州人物

周元理


[][公元1706年-1782年,清朝大臣]

周元理(1706年-1782年),字秉中,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朝大臣。

周元理于乾隆三年(1738年)中举人,八年后任直隶蠡县知县。此后历任广东万州知州、霸州知州、易州知州、宣化知府、广平知府、保定知府、直隶按察使、直隶布政使、山东巡抚、直隶总督、工部尚书等职。

早年经历周元理早年科举不顺,乾隆三年(1738年)三十二岁时才中举人。乾隆十一年(1746年)周元理任直隶蠡县知县,随后不久任清苑知县。周元理阅历丰富,才识过人,办事干练,各方关系处理得很好,颇受时任直隶总督方观承的信任和器重。颇受信任经方观承推荐,升任广东万州知州,后担任霸州知州。因保定城墙重修工作尚未竣工,周元理仍留在直隶清苑地区工作。当时,有个京师某部书吏手持伪造文扎,驰传来保,招摇撞骗,被周元理一眼看穿。经盘问,罪犯供认不讳。此事经上奏朝廷,皇帝很赏识周元理的才能,便立即升任他为直隶益州知州。不久后,周元理任宣化知府,因母亲去世回乡守制。乾隆帝在任期间,多次外出巡幸各地,直隶是皇帝最先到达的地方,一路行宫、驿传、车马及各项供应,主办者都因此大发横财,百姓因无力承受而怨声载道。时任直隶总督方观承派服阕归来的周元理总管其事。周元理不仅平息了民怨,还办得井井有条。此后,周元理调任广平知府,不久后又调任至天津知府。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任保定知府。次年升任清河道,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任直隶按察使,第二年又升为布政使。善于治水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乾隆帝命周元理随同工部尚书裘曰修、直隶总督杨廷璋青县、沧州一带,勘查运河情形。周元理向朝廷建议治水的措施:“以减少水石坝代替闸座,并每年测量水情并疏浚河道。”该提议得到批准。不久后,周元理出任山东巡抚。在山东巡抚任上,周元理对山东境内小清河提出治河方法,并建议在洪水到来时停止蓄水,在每年农忙间隙时疏浚下游的河流。不到半年后,周元理被提拔为直隶总督。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针对直隶雨水多时河流涨满、冲垮道路、交通停滞、乡间堤岸被冲垮,致使粮田被水淹没的情况,周元理上疏朝廷请求用以工代赈的办法,勘修交通要道。经勘察发现沿途各州县河道须重新修复,于是对良乡茨尾雅河,新城、雄县卢僧河道疏通挖深,同时对新城、清河、雄县任丘献县堤坝进行加固。乾隆帝派工部尚书裘曰修与周元理一道统率各级官员,妥善办理河务工作。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帝赏加直隶总督周元理太子少保衔。山东平乱白莲教山东支派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八月起义,教首寿张人王伦带领起义军攻克寿张、堂邑、阳谷,并进犯东昌及临清地区。起义军拦夺粮船为浮桥,欲强行渡运河进入畿南地区。皇帝派遣周元理前往镇压起义,周元理命令直隶布政使杨景素、总兵万朝兴、副将玛尔清阿率绿营兵一千二百人防守临清西岸。随后,大学士舒赫德率重兵赶来支援,渡河起义军几次强行渡河,均被击退。起义军首领王伦0而死,起义被镇压。人物晚年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周元理因井陉知县周尚亲一案而被罢官。直隶井陉知县周尚亲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八月采买仓谷三千石。官府出价每石九钱三分,周尚亲却实际支付六钱给百姓,余下的钱款打算中饱私囊。后来听说有人要告发他,周尚亲被迫将短少钱款退给百姓,但有人不肯领取该款项并向上级政府告发此事,激愤的百姓纠集村民将一些府衙的差役殴伤。事发之后,周元理并未对周尚亲这样的“先侵后吐”的官员给以惩处,也未将其因苛派而激起民变之事据实具奏,只认为民众殴打官员,“情节甚为可恶”,要求对民众严加惩处。乾隆帝在供词中查出破绽后,派尚书福隆安去往直隶,查明案情-。在案件-水落石出后,乾隆帝责怪周元理袒护属下,并将周元理革职,由直隶总督的从一品衔降为三品衔,在正定隆兴寺管理庙工,效力赎罪。同年,周元理又被清廷重新起用,担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仍然署理直隶总督一职。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周元理任兵部左侍郎,不久后被提拔为工部尚书。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周元理因病乞求退休,得到批准。次年,周元理去世于家中,享年七十六岁。主要成就周元理善于治河,在山东巡抚和直隶总督任上,他基于当地河务实情,提出对应的疏浚河道方案,并得到朝廷批准与认可。周元理在治理河务方面尽职尽责,保一方百姓平安

周元理为政识大体,在当知县时曾受到总督方观承的赏识与提拔。他待下级宽容,敢于替下级说话,颇受下级尊重。周元理晚年被罢官,也是因为袒护下司所致。


  周元理相关

  同年(公元1706年)出生的名人:
江昱 (17061775) 清文学家、藏书家 江苏省扬州仪征市
本杰明·富兰克林 (17061790) 美国著名的政治家、物理学家 美洲美国


  同年(公元1782年)去世的名人:
富察·国泰 (?~1782) 清朝乾隆时期著名的贪官 辽宁省

下一名人:鄂济·鄂弥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