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奭(962—1033年),字宗古,北宋学者、教育家,博州博平(今山东茌平博平镇)人,后徙居须城(今山东东平)。
孙奭从小就和家乡的少年朋友拜同郡学者王彻为老师,学习钻研五经。他聪明好学,学业成绩特别好。老师王彻故去后,原来跟随王彻求学的数百名学生也都拜孙奭为师,求教他解答疑难。他对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都给予详细满意的回答。由于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在孙奭年纪长成后,便在家乡开办起私学,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
宋太宗时,孙奭参加了朝廷举行的科举考试,以《九经》及第,授予他莒县主簿。后又升为大理评事、国子监直讲。当时,宋太宗还亲自到国子0他讲《书经》,并对孙奭的讲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嘉奖。
宋真宗即位后,委任孙奭为各王府的教师,同时兼职于太常礼院、国子监、司农寺。后累迁工部郎中、龙图阁侍制、翰林侍讲学士、礼部尚书、太子少傅等。
孙奭知识渊博,生性方直,守道自处,据事理,陈己见,远见卓识,教学有方,深得皇上的器重。后来因为年老,他曾多次要求辞官回乡,都未被批准。经他再三请求,皇上只好委以他太子少傅的官职,辞职回到家乡,不久因病故去。
孙奭在世70多年,在宋王朝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中作官达40年左右,先后经历了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朝。但他一生所从事的主要事业是教育工作。在还没有走入仕途前,即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当他以《九经》及第,被任命为莒县主簿后,还没有上任,他就向宋太宗递上报告,要求到国子监作教师。于是他被委任为国子监直讲。宋真宗时,他又被派任皇族中各王府的教师,同时兼任国子监的工作。宋仁宗时,孙奭又被委任为宫廷教师,直到他临去世的前一年,还在宫廷里孜孜不倦地讲学。
孙奭在讲述经义时,总是把经典历史同当时宋王朝治国安民的实际结合起来。谏喻宋王朝的各级统治者,以前代的“乱君-”为鉴戒,体恤人民的疾苦,以巩固宋王朝的统治。大中祥符初(1008年),皇上将迎“天书”,孙奭直言上谏,“臣愚,所闻‘天何言哉’,岂有书也?”明确反对天有意志之说。因为他长期担任教学工作,宋王朝的中央和地方政府中的不少官员都是他的学生,所以孙奭成为当时很有影响的教育家。
孙奭在长期从事教学和参政的同时,还认真选录了五经中的治政之言,辑成《经典徽言》50卷,另撰《崇祀录》、《乐记图》、《五经节解》、《五服制度》等。参与校定《庄子》、《尔雅》释文,考正《尚书》、《论语》、《孝经》、《尔雅》谬误及律音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