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安徽省 > 宣城市 > 绩溪县人物

汪静之


[公元1902年-1996年]

汪静之(1902—1996),绩溪上庄镇余川村人。幼年接受了十年的私塾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国学基础。1922年,他和应修人、潘谟华、冯雪峰创立湖畔诗社,出版四人合集《湖畔》。同年,他出版诗集《蕙的风》,在自序中说:“被封建礼教压迫了几千年的青年的心,被‘五四’运动唤醒了,我就像被-的人初解放出来一样,毫无拘束地、自由放肆地唱起来。”诗集的出版轰动文坛,鲁迅胡适周作人朱自清沈从文给予很高的评价和赞赏。鲁迅在给汪静之的回信中说到他对《蕙的风》的观感:情感自然而流露,天真而清新,是天籁,不是硬作出来的。然而颇幼稚,宜读拜伦、雪莱、海涅之诗,以助成长。胡适为之欢呼:“我现在看着彻底解放的少年诗人,就像一个缠过脚后来放脚的妇人望着那些真正天足的女孩子们跳来跳去,妒在眼里,喜在心头。”周作人说:“《蕙的风》是放情地唱,我们应该认为是诗坛解放的一种呼声,期望他精进成就,倘若大惊小怪,以为革命也不能革到这个地步,那有如见了小象,还怪他比牛大,未免眼光太短了。”朱自清称赞:《蕙的风》是“向旧社会道德投下了一颗猛烈无比的 。”

除诗歌创作外,汪静之在文学研究中也有不俗的建树,1927年出版了《诗歌的原理》和《李杜研究》。1936年出版了《作家的条件》,这些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著作,展现了作为学者的汪静之的一面,通过这些著作,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汪静之在文坛上的努力与贡献。《诗歌的原理》深入诗歌创作的基本原理中,在说明诗歌的特征中,强调诗歌的情感、想象、思想与形式,对当时的诗歌理论的探讨做出了独到的贡献。《李杜研究》立足于两位诗人的人生遭际,从而论析他独特的思想与风格,对两位诗人的熟识,对于他们个性分析的深入与深刻,使这部研究著作达到较高的学术水平。朱自清给《作家的条件》作序,序言中说:“你以作家为主,来贯串那些散碎的材料,确是推陈出新,别开生面”。

汪静之的小说创作持续时间不长,只有三到四年,出版有三个单行本,《耶稣的吩咐》(上海开明书店,1926年),《翠英及其夫的故事》(亚东图书馆,1927年),短篇小说集《父与女》(大江书铺,1927年),它们作为长期以来被文学史遗忘的那一部分,能够丰富我们对文学史的记忆和理解,帮助我们找出那种对历史的鲜活的感受。

1926年,郭沫若介绍汪静之参加北伐,在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任编纂。抗战时期,又介绍其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广州分校(原黄埔军校)国文教官。此后,汪静之一直在中学、大学任教,曾任杭州女子中学、第七中学国文教员,并担任过复旦大学等七所大学中文系教授。

1956年,汪静之被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之后一直生活在西子湖畔。1992年湖畔诗社纪念馆在杭州开馆,此前的1986年6月间,-同志及-同志先后题写“湖畔诗社”匾额和“湖畔诗社纪念馆”匾额。1996年,汪静之走完五彩缤纷的人生之旅,在他钟情的西子湖畔平静的与世长辞,“湖畔悠悠蕙的风,诗神渺渺寂寞国。”著名诗人贺敬之在唁电中这样评价汪静之:“汪静之同志是我国新诗发展史上的先行者,为中国新诗和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院校:


  同年(公元1902年)出生的名人:
江泽涵 (19021994) 中国科学院院士 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


  同年(公元1996年)去世的名人:
陈景润 (19331996) 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

下一名人:胡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