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忠(1759~1841年),字凌汉,号尽已,汉口大智坊(今武汉江岸)人。生于商贸之家。
祖父武贸易于川楚之间,一次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城下的泄滩覆舟,货毁人亡,尸骨无还。 未久,其父之义亦在泄滩翻船,其母朱氏乍闻噩耗,悲痛欲绝,悬梁自尽。后遇救生还的之 义终在一次峡江货船翻沉事故中遇难。此时,家道中落,室如悬罄,李本忠暗自立下“凿险 滩,永杜后患”的志愿。 李成年后承继祖业祥兴商号,数十年苦心经营,遂成商贾大户。嘉庆九年十月十四日(1804 年11月15日),李赶赴归州,呈文知府甘之朝,请求倾“所有独立乐输之财”,弃商治滩, 未被批准。翌年11月6日,再赴峡江,呈文宜昌府,14日允准。李随即带上巨资,偕好友周 步洲到归州,开始治理峡江航道。
同年12月10日,泄滩、牛口两滩整治工程同时动工,共雇 石匠、挑夫600余名,至第二年4月30日止,122天内计修凿泄滩纤路83丈(高24丈,宽5~7丈 ),开凿牛口槽道34丈(宽10丈)、莲花滩槽道15丈(高16丈,宽25丈)。当年夏天,淫雨 兼旬,江水猛涨,山洪爆发,纤路槽道复毁。李迅即对纤路进行维修。1807年11月14日至18 08年3月,又捐资复修泄滩、牛口滩未完工的槽道,并将八斗官槽(今大八斗)、雪鸣洞、白 洞子等滩槽道修凿平坦,使“上水船只不致盘货眠桅,下游船只不受浪害矣”。 其后治滩平险由西陵峡转至瞿塘峡。道光三年十月二十日(1823年11月22日)李又在四川夔州 府奉节县申请开凿黑石、石板诸险滩,由其至亲阎文哲、张履泰入川驻工经理。黑石滩地形 极险,中有扇子石,周围有滟堆、鲢须槽阻拦江面,形成急流,浪漩汹涌;羊圈、困牛二 石坚硬如铁,坏舟最多;加之清廷严禁民间熬硝制 ,整治遇阻。李根据前人经验,将薪 柴堆在礁石上燃烧,使其表皮烧酥,尔后层层剥离;对其顽石,则在中间凿洞,堆以煤炭燃 烧,浇水碎裂巨石,再用人力将碎石挑抬上船运至深潭填入。
1823~1834年,是其治滩平险高峰期。12年间,相继打凿治理了乌石、斗蓬子、鹦大嘴 、三嘴、杨家戏、台盘子、碎石滩、叱角子、渣波滩、火炮珠等大小30多处滩礁。其中对乌 石、叱角子等滩还经过3次检凿,对开凿后水势未定的滩险,在夏秋涨水季节,遣派谙熟水 性人员驻守滩地,对打凿后出现的新的水流流态、流向进行记载。因餐风饮露、辛苦劳作, 其妻和长子良政相继病故,旋由次子良宪、长孙贤俊辅助平险治滩 。
1838年,年已79岁的李本忠率贤俊向州府请示打凿川江南岸的鸡心石、大磨滩等处滩险, 获准后于11月18日动工,至1840年4月9日竣工,并在鸡心石上首新开一纤路,以利上下行舟 。 李在治滩平险过程中,独立出资,全面规划,实地勘测,督工修治,甚至驻守滩头观察记录 治滩效果和水文变化,渐成为知晓峡江水文地理、航道,并管理数百人常年治滩队伍的峡江 航道专家。根据地势水势,提出“轻凿滩,重修路”的思想,并将打凿的滩石移于山脚修路 ,一举两得;究其成滩原因,认识到水土保持与滩害的关系,力主标本兼治,他于1826年作 价迁出归州城对岸依傍阴阳两山的6户山民,买下山林,交归州“入官封禁”,开三峡环 保移民之先声,并出资雇请桓大成等住守此山,严防垦荒、砍树,从源头堵住乱石入江,自 此溪中再无滚石成滩之患。 李领祖孙3代历时36年,上自瞿塘峡困牛石、倒吊和尚,下至西陵峡潭波滩、红石梁,共计 治理大小滩险48处,并培修牛石滩、泄滩青鱼背等地纤路,出资开通关至施南的山路, 计耗银178万两,相当于峡江归州和奉节、巫山、东湖(今宜昌)3县36年应收税赋的总额,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投巨资自费治理峡江航道的人。对于其治滩义举,道光帝钦书“乐 善好施”4字,由地方官建坊表彰。1837年2月,清政府授予已有五品封典的李本忠以道员职 衔。
1838年,湖广阖省10府共同署名题字,在四川巴县禹王宫内立碑,以表彰颂扬其捐资凿 滩的善行。同年4月,地方官员70余人及16家银号、8大船帮-恳请为其立碑,称其 “念长江之险阻,行旅惟艰,是以不惜重资期于人定胜天、化险为夷之效,凿鳞石为平坦, 布广惠于门,从此行旅皆安,艨艟易泛。波清浪静,静锁巫山十二之峰;风息水平,平治 蜀楚三千之路。川湖黎庶共庆安澜,各省商民咸沾利涉”,其德其行“义秉千秋,宜许铭勒 于道路,用彰善行,以垂彼世”。
1840年,李自顾精力衰竭,疾病频加,不得不停下治理峡江航道的事业,返回汉口,但仍心 系峡江航船的安危,于是关门撰稿,整理成《平滩纪略》和《蜀江指掌》两书,计6册17万 字,当年刊行。《平滩纪略》述其对川江48处险滩的整治;《蜀江指掌》则一一载明长江三 峡最著名的25处险滩的地理特点、凶险情况、水文变化及舟行须知。次年,在未能凿平归州 汇滩南嘴之嘴及下首钉盘啧、攒肚子滩的遗憾中溘然长逝。
同年(公元1759年)出生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