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凤谦(1870—1936),福建长乐人,著名教育家和出版家。他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和翻译家郑振铎的岳父,曾任渐江大学堂总教习、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等职。他对翻译事业犹为关注,曾为一些译著作序,阐述他对翻译的看法。1897年5月12日,他在《时务报》上发表译学论文《翻译泰西有用书籍议》,很为译学界看重,《集成报》等刊物均做了转载。论文针对译界0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切中的解决方案。此时的中国已从蒙昧中渐醒,觉悟到必须向西方学习。于是,大家一拥而上,纷纷挥毫译书。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但由于少规矩可依,译文中对事物的名称由译者随意定,译音也混乱不堪。高凤谦身为出版家,深为译界的混乱感到担忧,建议细细考证中国的器物名称以及西方的器物名称,设定标准,成一书,作为诸译者遵循的定规。同时,他还提议编一本译音规则书,统一外语与汉语的译音。
个人履历
1901年任刚刚更名的浙江大学堂总教习,次年以留学监督身份率留学生赴日本考察学习。
1909年8月至1910年7月任复旦公学监督’(校长)心系教育
1903年冬,应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张元济之邀,高凤谦到了商务印书馆,除了一度在1909年出任复旦公学校长外,一生与商务同舟共济30余年。
主要贡献
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高凤谦,深入考察日本,发现教育的根本在小学。当时中国还没有一套像样的小学教材,他认识到要彻底改变“文人入仕、八股为尊”的观念,还得有一套有足够分量取代四书五经的教材。1904年,由高凤谦、张元济合编的《最新初小国文教科书》(第一册)以及自编小学正式算术课本问世,受到社会人士广泛喜爱和好评,不及西周,即纸贵洛阳。这一套教科书在教育界风靡数十年‘,对中国教育产生了学刻的影响。
新式学校发展后,由于教学研究的需要,社会上对工具书的需求大增。过去的《康熙字典》己不适应要求,于是经高凤谦倡议在编译所内设辞典部,着手编《新字典》和《辞源》,他也亲自参加并经常与主编探讨争论。历时8年的努力,有学术质量的《新字典》和《辞源》相继出版,十分畅销,并且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个人轶事
感动胡适
高凤谦是一位有事业心、淡泊名利的忠厚长者。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他觉得商务的出版物已落后于时代,而自己又不懂外文,考虑到商务的前途,产生了“举才让贤”的想法。1921年春末夏初,高凤谦千里迢迢亲赴北京,邀请不满三十的北大教授胡适主持商务编译年工作。胡适感动地说:“我决不会看不起商务印书馆的工作。一个支配几千万儿童的知识思想的机关,当然比北京大学重要多了。我所虑的只是怕我自己干不了这件事”。他答应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去住一两个月,看看里面的工作,看看自己配不配接受付托。
胡适在上海的45天,高凤谦天天陪着他了解编译所各部门工作,介绍同仁,每天从家中送饭来,和他同吃午饭。但最终胡适自觉不胜担任此职,而推荐了自己的老师王云五。高凤谦一如既往,又每天陪同王云五到编译所走动。一个月后,他辞与所长职务,由王云五继任,并一直尽心尽力相助。
每念此段经历,胡适顿觉其中的美意,为之动情:“最难能的是高梦旦先生和馆中几位中志辈,他们看中了一个少年书生,就把他们毕生经营的事业付托给他;后来又听信这个少年人的几句话,就把这件重要的事业托给了一个平素不相识的人。这是老成人为一件大事业求付托人的苦心,是大政治家谋国的风度。这是值得大书深刻,留给世人思念的”。高凤谦期望光明,最能欣赏也最能了解新鲜的世界。于是,他:三十年编纂小学汉科书,三十年提倡十三个月的历法,三十年提倡简笔字,提倡电报的改革,提倡度量衡的改革。
《康熙字典》检字不便,引来高凤谦思创新法。在得力于林语堂创造的一种首笔,检字法的启发,经过十多年的研究,他只按安形,不管字义,将旧字典的214音日,就相近者合并为80部,并确定上下左右的部居。自认此法不够完善,年以未公之于世,又继续研究。王云五进入商务印书馆,高凤谦便把自己的研究草稿交给他整论,支持和赞助他深入研究下去。王云五在高凤谦的基础上,经过几年的再探索,经于在1926年发明了四角号码检字法,并立即应用于该馆所出版的字典编排。
翁婿打官司
商务当局关于裁员之议为职工所知,于是由发行所的中共党员廖-(即-)为首发起了全所-,很快印刷、编译二所和总务处相继响应。郑振锋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之一,高凤谦为资方谈判代表之一,而一个之女婿,一个是老丈人。
翁婿始终烙守“约法”,在谈判桌上吞枪舌剑,:会下依然相敬如常。如此处理公与私的关系,与他俩个人品德是分不开的,在商务同仁间传为一时美谈。
信步朱家角
学校工会组织100余离退休教工前往历史文化名镇朱家角一游。水木清华,河径纵横,屋宇栉比,民俗浓郁,使老师们忘却了市井喧闹, 烦心之事。
尽管跑不完这里的36座石桥,单一座气派的明代五孔石拱桥—放生桥上,就可大发人息古念义之幽情。徜徉在明清一条街—北大街,仿佛重现古代商业的繁华景象札肉、青豆等特产,传来诱人的香味,令人垂涎。历经沧桑、保存封建官僚起居生活状况的王永日古宅,集江南园林精华的果植园,留下一了老师们悠闲的步履。唯呀小舟上,展露出老师们舒心的笑意。
他对翻译事业犹为关注,曾为一些译著作序,阐述他对翻译的看法。1897年5月12日,他在《时务报》上发表译学论文《翻译泰西有用书籍议》,很为译学界看重,《集成报》等刊物均做了转载。论文针对译界0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切中的解决方案。此时的中国已从蒙昧中渐醒,觉悟到必须向西方学习。于是,大家一拥而上,纷纷挥毫译书。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但由于少规矩可依,译文中对事物的名称由译者随意定,译音也混乱不堪。高凤谦身为出版家,深为译界的混乱感到担忧,建议细细考证中国的器物名称以及西方的器物名称,设定标准,成一书,作为诸译者遵循的定规。同时,他还提议编一本译音规则书,统一外语与汉语的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