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民(1879~1936),原名衍鸿,字展堂,笔名“汉民”。祖籍江西庐陵(今吉安),生于广东番禺(今广州)。其父胡文照做过几处州县幕僚。胡汉民幼年从师学习,读了不少经史书籍。光绪十七年(1891)后父母相继去世,便以教书为生。光绪二十五年任广州《岭海报》记者,接触社会日益增多,深感民族危亡和清政府腐败无能,逐渐萌发改革社会和反清意识。光绪二十七年参加乡试,中了举人。
年冬,胡汉民再度赴日,就读于东京法政大学法政速成班,广泛1904 接触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法律学说,并结识一批具有民族民主革命思想的好友。1905 年秋在东京首次会见孙中山,随即加入中国同盟会,任秘书,从此投身革命,与汪精卫一起成为孙中山的左右手。11 月,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创刊,他担任,为该报撰写了许多文章,在积极宣传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批判保皇派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其影响也随之扩大。
1907 年春,胡汉民随孙中山至新加坡、河内设立革命机关,参加领导黄岗起义和镇南关起义,失败后到新加坡,主编《中兴日报》,著文痛击保皇党的君主立宪主张。此后,孙中山和黄兴在粤、桂、滇边地区发动多次武装起义,胡汉民往返于河内、香港之间筹饷运械。1909 年5 月,孙中山赴欧洲后,胡汉民受孙委托负责南洋党务。当年10 月,在香港就任同盟会南方支部支部长,并同黄兴、赵声、倪映典等在广州策划新军起义。1911 年1 月,黄兴、赵声到香港设立领导起义的总机关统筹部,胡汉民任秘书课课长。4月27 日(旧历三月二十九日),黄兴在广州发动广州起义,胡汉民和赵声、宋教仁等次晨赶赴广州,起义已失败,遂返回香港,后往南洋、西贡等地活动。
武昌起义爆发后,广东宣布脱离清朝独立。11 月9 日,胡汉民被推选为广东都督,着手整顿政治、经济和军事,使内部局势得到初步稳定。12 月,孙中山从海外回国,胡汉民应孙中山之要求,将都督交副都督陈炯明代理,随其到上海、南京帮助组织临时政府。民国元年(1912)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当临时大总统,胡汉民为-秘书长。稍后,孙中山将总统职位让给袁世凯,胡汉民于4月返回广州复任广东都督。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后,胡汉民任广东支部长。
1913 年6 月,胡汉民因通电反对“善后借款”,被袁世凯撤销广东都督职务,调任西藏宣抚使(未就职)。广东宣布独立后,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袁“二次革命”,失败后随孙中山逃亡日本。1914 年7 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胡汉民被任命为政治部长,主编《民国》杂志。1916 年从日本返回上海,协助陈其美筹划反袁活动。袁世凯死后,胡汉民与廖仲恺一起往返于京沪之间,代表孙中山与北洋政府黎元洪、段祺瑞进行政治谈判,并进行扩充党务及联络原国民党籍国会议员的工作。1917 年9 月,在广州任0军政府交通部长,积极支持孙中山领导的“0运动”。1918 年5 月孙中山被西南军阀排挤出广东,胡汉民随同到上海。
1918 年8 月,胡汉民遵照孙中山指示,与廖仲恺、朱执信、戴季陶等人在上海创办《建设》杂志,曾撰文支持学生-和新文化运动,并发表一些介绍、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在宣传唯物史观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1921 年5 月,孙中山在广州组织中华民国政府,就任非常大总统,胡汉民被任命为总参议兼文官长。12 月下旬,陪同孙中山在桂林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就改组国民党、建立军官学校、国共两党合作等问题进行密谈。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胡汉民参与大会宣言等重要文件的起草工作,并当选为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后赴沪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常委兼组织部长。旋奉令回广州,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政治会议委员。5月黄埔军校成立,兼军校政治教官。9月初,孙中山亲往韶关督师北伐,胡汉民留守广州,代行大元帅职权,兼任广东省长。
1924 年10 月,广州商团叛乱,胡汉民曾主张妥协,后在以孙中山为会长的革命委员会领导下,叛乱最终得以平息。11 月,孙中山应冯玉祥等邀请北上,胡汉民仍留守广州,代行大元帅职权,总揽党军要务,成为广东革命政权的中心人物。
1925 年3 月12 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是年上半年,广东革0据地取得了第一次东征陈炯明和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的胜利。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汪精卫为国民政府主席,胡汉民为常务委员兼外交部长。7月3日,成立军事委员会,汪任主席,胡汉民任委员。
1925 年8 月20 日,廖仲恺被暗杀,胡汉民因与此案有重大嫌疑,被蒋介石拘禁于黄埔长洲要塞司令部。9 月间以“出使苏俄”为名赴莫斯科。在苏联期间,胡汉民被缺席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工人部部长等职。4 月,从苏联返回广州,即发表声明公开反对国共合作,后到上海从事著述和翻译。
1927 年“四· 一二”-政变后,胡汉民迅即由沪赴宁,表示支持蒋介石清党-。4月18日,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胡汉民任国民政府委员会常务委员,主持政府日常工作。6 月,参加蒋介石和冯玉祥合作的徐州会议,促使“宁汉合流”。不久,又任南京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兼宣传部长、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等要职。
1928 年1 月,胡汉民和孙科赴欧洲考察政治。9 月回国后,积极炮制旨在确立国民党--和使南京政府合法化的《训政大纲》及《国民政府组织法》。10 月,蒋介石当上国民政府主席,胡汉民出任-院长。
1931 年2 月,蒋、胡二人在国民党中央会议上发生激烈争论,矛盾尖锐化,蒋把胡软禁于南京汤山。后经国民党元老古应芬等奔走努力,加之“九· 一八”事变发生,全国要求“团结御侮”的声浪高涨,蒋介石-于10 月14 日将胡汉民释放。胡返广州后,联合两广军阀势力,与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形成长期对峙局面。
1933 年2 月,胡汉民在香港创办《-月刊》,宣传抗日、反蒋,主张“收复失地”,抨击蒋介石的-统治和不抵抗政策,但同时又提出“抗日剿共并重”。1934年4月,他又在以宋庆龄等人名义公布的《中华人民对日作战基本纲领》上签了名。
1935 年6 月,胡汉民前往德国、意大利等国考察。12 月,南京召开国民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仍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在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1936 年1 月,胡汉民返回广州,于5 月12 日在广州病逝。